欢迎来到永城市住房公积金专题网站!

清醒忧患 锐意开拓进取

发布时间:2018-03-0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居安必须思危,有备方能无患。这是我们党从历史兴替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治党治国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

  (二)历史的经验表明,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

  增强忧患意识,既有助于抓住机遇,也有助于应对挑战,也就是“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三大攻坚战”之首,彰显了深沉的忧患意识,提醒全党时刻警醒、戒骄戒躁,在忧患中继续砥砺奋进。

  刚刚过去的2017年,永城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成就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若要保持成就并继续取得更大成就,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知危图安,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三)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进入新时代,永城面对什么样的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发展步履,永城不断从粗放走向精细、从贫困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繁荣,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被成绩蒙蔽了双眼,更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产业转型发展较慢,传统产业占比高,高新技术企业较少,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城乡二元结构较为明显,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与配置不均衡并存,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差异依然较大;金融、债务、社会等领域潜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社会稳定任务依然繁重;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效率不高,一些领域不正之风依然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

  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仍面临不少难题。在城区转一转,学校教室内拥挤的桌椅让人忧心,背街小巷的“水泥路”令人闹心,公共场所的不文明现象引人愁思;到农村走一走,数千名群众仍在贫困线上徘徊,万千留守人员需要帮扶,人居环境还需持续改善……

  应该说,这些问题都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我们应当认识到: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仅不比不发展时少,而且不比不发展时容易解决。

  (四)发展的难点在哪里,突破口就在哪里。

  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切实增加群众的获得感?脱贫攻坚战里,怎样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全面小康路上,如何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让群众生活真正得到改善……这些“难啃的硬骨头”和“关键环节”,是打造商丘副中心城市、努力开创永城高质量发展的障碍。

  没有破不了的坚冰,没有闯不过的难关。理性面对难题,盲目轻视不可取,消极畏难更不行。我们必须看到:这些难题的产生有其客观性、阶段性和必然性。困难和挑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必须清楚:在科学发展新阶段,改革难题始终绕不开躲不过,迎难而上是唯一的选择。

  (五)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没有忧患意识是最大的忧患。

  古人云:“天下之祸不生于逆,生于顺。”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没有忧患意识是最大的忧患。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复兴进程曾多次被打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警示。如今,永城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还有冲突、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占主导、急需转型升级等困境,这就需要我们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有所突破,如果处理不好、处理不当都会对我市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冲击和干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一旦忧患意识淡薄,必将贻误发展大计,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我们必须有这样的底线思维,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不断增强忧患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充分做好防范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的各项准备。

  (六)在忧患中清醒面对现实,在忧患中探索改革创新,在忧患中体验人民疾苦,在忧患中敢于担当使命,才能不断激发攻坚克难的力量。

  “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新常态下,作为传统型资源城市的永城,经济社会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转型任务更加艰巨、更加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繁重,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面对风险挑战,关键是突出问题导向,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有进取意识、进取精神、进取毅力,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付出努力。

  对此,市委书记、市长李中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忧患意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决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三大推进战”,在开启新时代永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七)投身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造福人民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

  站在十九大的历史节点上回望,经过九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彼岸的曙光已经显现,我们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愿景只有几步之遥。

  改革没有止境,发展没有坦途。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方向,着力改革创新,着力转型升级,着力改善民生,着力优化生态,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决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三大推进战”……面向未来,永城市委、市政府意志坚决、思路清晰。

  (八)如何在“虑长远”中“补短板”?从实践看,树立长远思维很紧要。

  马克思说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在发展的进程中,无论是教育、就业、收入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还是脱贫攻坚中难啃的“硬骨头”,都是影响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短板;无论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还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治理,都存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日益临近,补短板的任务愈发艰巨。各级领导干部只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维,弘扬埋头苦干的精神,在“虑长远”中“补短板”,我们就不仅能走得稳,更能走得远。

  面对那些事关全局性、长期性、基础性、根本性的问题,我们既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又要有“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钉钉子精神,把长远思维贯注到“补短板”工作中去。还要从全局出发,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诉求、更好兼顾各方的利益,提高觉悟、重视潜绩,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茬接着一茬干,真正从根本上将短板补齐补牢。

  (九)机会面前,抢先一步是财富,落后一步是成本,走错一步是代价。

  《淮南子》中说:“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安与危、治与乱、机遇与挑战等,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矛盾对立面。如果我们能够未雨绸缪,“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就能知危图强、化危为机;如果平时疏于防范,“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就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实践证明,有了忧患意识,就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有了开拓进取的精神,就会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各级领导干部要看到复杂国际形势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把忧患意识贯穿到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中,常怀忧患之思,常怀自警之心。要把忧患意识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宁肯把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困难的措施考虑得周全一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十)常备忧患意识,更能行稳致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挑战。今天的我们,尤其需要在心灵深处时刻鸣响警钟。正所谓“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常备忧患意识,让我们更能行稳致远,以致星辰大海!(记者 马倩)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