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永城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其他文件>永政办>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索引号: 4114810015/zfbgs/20160304702900004813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6-04-22 有效性: 有效
文 号: 永政办〔2016〕27号 所属主题: 永政办

永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永城市2016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4-29 浏览次数: 【字体: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永城市2016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4月22日

  永城市2016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16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6〕18号)要求,为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我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为目标,突出问题导向、实干实效,完善政企沟通、监测预警、问题办理、政策落实四项机制,坚持分级精准服务、分类精准指导、分业精准施策、分企精准帮扶,深入开展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活动,着力帮助企业破解要素瓶颈制约,着力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为实现我市“十三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1.壮大企业规模。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培育并新增数字企业3家。

  2.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小微企业数量超过6000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9%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

  3. 提高服务效能。全面建立责权清单制度,进一步精简涉企审批事项、审批中介事项,进一步提高窗口服务效率。不断完善企业问题办理机制,问题限时办结率达到90%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完善四项机制。一是完善政企沟通机制。争取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市中小企业服务大厅)与省平台枢纽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动窗口服务、网络服务和呼叫服务一体化,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开通企业服务公众微信平台,推送政策信息、接受政务咨询,实现政企“微”距离接触、“零”距离交流。加快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将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为企业提供便利、高效、透明的服务。二是完善企业运行监测预测预警机制。完善市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做好重点工业企业运行监测,提升运行数据分析水平,及时捕捉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和政策建议。三是完善企业问题办理机制。建立以“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落实清单”为主要内容的企业问题台账制度,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联席办公、企业评议等制度,提高企业问题办理质量和效率。市企业服务办每季度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企业问题办理情况进行通报。针对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由市企业服务办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办公、集中解决。四是完善政策落实督查机制。将中央、省、市正在实行的惠企政策汇编成册并免费向企业发放,组织政策宣讲团,不定期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宣讲,帮助企业准确理解政策、灵活运用政策。各有关部门要建立上下联动督查机制,定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和督促落实,打通“最后一公里”、防止“中梗阻”。2016年6月底,由市企业服务办组织开展惠企政策落实集中督查活动,对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公开通报。

  (二)突出四个精准。一是分级精准服务。确定我市重点企业名单,确定一批重点服务企业,建立重点企业部门联动机制,强化信息沟通、联审会商、政策扶持,整合资源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分类精准指导。对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组织摸底调查,加强分类指导,对产销两旺、成长性好的企业全力做好要素协调保障,支持其开足马力生产;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进行点对点服务,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对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停产半停产的“僵尸企业”,用好国家政策,加强分类指导,按照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原则和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逐步实现市场出清。三是分业精准施策。发挥特色优势、实现局部突破为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以龙头带动、集群配套为抓手,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以绿色安全、知名品牌为引领推动食品工业增创新优势。针对煤炭、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分行业研究提出具体措施,综合运用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承接转移、节能降耗、淘汰落后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尽早渡过结构调整阵痛期的难关。四是分企精准帮扶。对重点服务企业和重大项目继续实行领导分包、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制度,提供直通服务、上门服务、贴身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困难,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特别对困难行业骨干企业,组织专家咨询团建立“一企一策”帮扶工作制度,专题专案专人推进,在企业融资、缓缴社会保险、发放稳岗补贴等方面加强扶持,帮助企业转型解困。

  (三)深入开展银企对接。我市把2016年作为“企业金融服务年”,多措并举破解企业融资瓶颈。一是开展3—4期全市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接活动,完善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服务平台,构建“政银担企”合作长效机制。二是组织开展“银税春风行动”,全面推广“税融通”业务,为纳税记录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三是分类排查有订单、有效益的“两有”企业,定期组织与金融机构对接,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金融帮扶。四是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抵质押贷款品种,大力推广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发展小微企业信用保证保险,缓解小微企业抵押担保难问题。五是用好省、市两级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推动市、县出台风险缓释措施,设立应急转贷资金(过桥资金)、“助保贷”资金,扩大政策性融资担保规模,增加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六是实施“引金入永”工程,引入股份制银行、信誉良好的投资担保机构各1家。与驻永上级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永城农商行挂牌运营。七是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新三板”或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进行直接融资,全年组织上市培训5场、培训中小微企业500家以上,落实对挂牌企业资金补助政策。支持企业开展直接债务融资,对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实现融资的企业给予发行费补贴。八是发挥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作用,为高成长性制造企业和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九是推行信贷主办银行制度和抽贷压贷提前告知制度,对传统行业中有市场前景、有信用但暂时困难的企业采取差别化信贷政策,强化企业转贷服务,通过“借新还旧”或启动我市过桥资金帮助企业还贷续贷,防范企业资金风险。十是建立企业资金链动态监测协调处置机制,加强重点企业资金运行监测预警,对出现资金链风险的企业早介入、早控制。

  (四)深入开展产销对接。一是加强产业链产销对接。组织参加“1+5+200”产销对接行动,实施3场以上小范围、重实效的产销对接活动。二是开展“豫货通天下”工业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活动。结合五大产业链产销对接,实施覆盖十家电子商务平台、百家网上商城、千家豫货网店、万家中小企业的“十百千万”系列网上促销工程,重点在智能终端、高端装备、食品、家居、服装、轻工等产业组织中小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帮助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改造传统商业模式、开拓市场新空间,培育壮大一批本土电商平台。三是组织名优产品扩销售活动。以消费品工业为重点,依托行业协会分领域推出一批河南名品,参加“河南产品河南用”系列促销活动,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依托第十四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河南(民权)第二届制冷装备展览会、中国(永城)第八届面粉食品博览会等平台,组织3场名优产品扩销售活动。依托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平台,组织豫企名品全国行活动。加快龙头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支持我市钢铁、煤化工、电解铝等传统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省内外产能合作。四是着力提高供给水平。落实国家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以食品、工业消费品为重点,推广质量标杆经验,解决一批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创建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做好工业企业品牌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培育试点,增加高质量、高水平有效供给。开展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计划,促进绿色建材、钢结构、铝型材和节能环保装备扩大使用。持续调研推出十大商业模式创新典型案例,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五)深入开展用工对接。实施制造业人才提升工程,推进创新创业企业家、技术创新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等三支队伍建设。一是强化技能人才支撑。发挥工业和信息化校企合作联盟作用,围绕智能终端、高端装备、食品、现代家居等重点产业用工需求,组织职业院校深入重点产业集聚区开展4场左右校企对接活动,推动校企合作开展“学科共建、工学交替”等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共建职教实训基地。开展“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对接活动,为岗位需求量大的中小企业重点提供网上用工服务。二是加强企业家培训。实施企业家梯次培养工程,把我市企业家培训纳入全省干部培训计划,加强与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战略合作,举办重点企业家培训班,做好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养工作,每年遴选若干名创新型企业家接受高层次、系统性学习教育,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三是培养和引进技术创新人才。面向产业联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协同创新平台,组织认定制造业细分领域首席技术专家,带动培养一批支撑产业发展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政策,为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建立绿色通道,积极引进学科领军人才、掌握核心技术的急需紧缺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挥作用。

  (六)深入开展产学研对接。一是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持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支撑、政府部门协同推进的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机制,搭建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参加2016年全省中小企业产学研对接活动。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组织企业“走出去”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推动产学研合作向更广领域扩展。二是大力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围绕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谋划建设永城市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争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组织工业强基示范项目,创建1—2家市产业技术基础平台和服务支撑中心。开展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培育工作,认定1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三是支持大中型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创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以企业资源平台化、员工创客化、产品个性化为导向,采取“人才+技术改造项目”模式加大资金支持,引导企业搭建创客平台、集聚员工智慧、培育创客文化,创出成果、效益和品牌。

  (七)搞好要素保障协调。一是加强煤电油运保障协调。完善煤电运联调联动工作机制,继续实行煤电互保,搞好煤炭产运需衔接,推动煤电企业协同发展。做好电力运行调节,组织实施好电力迎峰度夏(冬)工作,协助企业开展电力需求侧评价,帮助企业科学用电、节能降耗。保障成品油、天然气平稳供应和重点企业、重点物资运输需求。二是做好用地保障。坚持有限指标保重点,继续对A类重点项目实行单独组卷报批,切实加强重点项目占补平衡指标的统筹协调。三是做好重点项目环评服务。坚持监管和服务并重,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准入管理,完善环评审批制度,推进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完善提前介入、环评督办、跟踪服务等环节制度建设,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环评审批工作。完善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推动产业集聚区加快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大项目入驻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区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八)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开展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制定降低企业成本总体方案,确保国家、省、市政策落地见效。一是深化改革激发企业活力。继续精简审批事项、审批中介事项,全面梳理、依法公开、动态调整部门及相关中介、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目录清单,探索建立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建立权责清单制度,扩大“三证合一”改革成果,着力营造良好的政策、市场、法治环境。二是壮大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市企业服务活动联席会议,评选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实施千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服务工程,认定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继续培育小型微型企业创业示范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争创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促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三是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宣传辅导,不折不扣地落实小微企业、自主创新、高新技术、节能减排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和公示制度,公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督促各乡镇、各部门进一步公开收费实施情况,通过常态化公示机制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清理金融、建设、进出口、能源、培训等重点领域不合理收费,清理、取消依附于行政审批挂钩的中介服务收费,破除各种指定实施机构的垄断行为。完善企业举报和督办制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曝光和查处力度。四是降低生产要素成本。进一步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严肃治理以贷收费、转嫁成本、以贷转存等违规收费行为;督促政府性担保机构在可持续经营前提下,降低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业务收费标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五是推动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落实省“十百千”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支持企业加快高端产品、关键环节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开展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总结推广先进管理模式,开展行业对标挖潜,引导企业强化综合成本管控,通过内部挖潜降本节费,提高盈利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由市企业服务活动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市企业服务活动办牵头、职能部门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企业服务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责任领导和联络员,按照职能分工主动对接、主动服务,凝聚服务企业发展的合力。市企业服务活动办负责本方案的实施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沟通协调机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加强督促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强化督导考核。完善企业服务巡视督导制度,不定期开展督导服务,推动政策落实、企业问题解决。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完善企业服务考核机制。年底由市企业服务活动办组织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企业服务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服务工作的宣传报道,广泛宣传企业服务工作典型做法和企业在转型解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增加企业负担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在全社会形成尊商重企、关心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永城市2016年企业服务活动重点工作任务分解

附  件

 

永城市2016年企业服务活动重点工作任务分解

 

序号

内容

责任单位

1

制定市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重点工作行动方案。

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

2

组成督导协调服务组,进行两次实地督导。

市企业服务成员单位

3

落实省工信委中国制造2025河南“1+10+3”体系方案(“1”即出台《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10”即制定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新能源汽车、原材料、医药、节能环保、消费品产业和煤炭及煤化工转型解困、承接产业转移等年度行动计划,“3”即制定企业服务、技术改造、信息化年度实施方案)。

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

4

推进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项目建设。

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

5

落实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皮卡等轻型货车下乡等政策。

市企业服务活动办

6

组织名优产品扩销售行动(第八届面博会)。

市招商服务局、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食品办、市商务局

7

落实十百千万系列网上促销工程、豫货通天下企业电商对接活动(河南将搭建涵盖十优电商平台、百家网上商城、千家豫货网店、万家工业企业的网上促销大平台)。

市商务局、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市企业服务办

8

对接省工信委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

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市食品办、市质监局

9

制定产品结构升级行动计划。

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

10

探索低速电动汽车合作示范区建设。

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市交通运输局

11

落实“1816”投资计划相关的重大项目的产销对接(“1816”计划当中的“1”就是指2016年河南要选定的10大重点领域,“8”即这10大领域中的8000个重大项目,“16”即实施重大项目要达到的目标完成1.6万亿元的投资)。

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

12

落实省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尽早启动各项产业转移对接活动。

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13

支持以市域为重点实施豫商返乡行动

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市商务局、市招商服务局

14

落实十百千技改提升工程(工信部提出的十大工业基地,推动产业集聚,提升产业水平。扶持发展百家优势企业,打造产业龙头,增强辐射能力。,就是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千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

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市质监局

15

新开工上超亿元重点项目。

市发展改革委、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16

建立项目落实工作月报制度。

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

17

季度投产项目列出清单,尽快推进达产。

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18

推进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

19

在开拓市场、结构调整方面对产业集聚区内企业逐户梳理、逐户推进、列出清单。

市发展改革委、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20

积极争取国家第五批先进制造业投资基金。

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

21

提请市政府出台缓解工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政策措施。

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

22

组织开展我市银企对接活动,实施引金入永工程。

市金融办、市银监办

23

配合省工信委组织参加好第四届万家中小微企业银企对接活动。

市金融办、市银监办

24

落实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资金补助政策。

市财政局、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

25

启动银税春风行动,搭建银税合作平台。

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银监办

26

建立抽贷压贷报告制度。

市金融办、市银监办

27

扩大倒贷资金规模。

市金融办、市银监办

28

加强需求侧管理,保证冬季及双节两会等重要节点的煤电油运要素供应。

市发展改革委、市供电公司

29

做好煤电互保和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组织签订电煤长协合同。

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委

30

推进电力用户直接交易。

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工信委、市供电公司

31

加大电力投资力度。

市供电公司

32

落实最新国家电价调整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市供电公司

33

深入开展供电服务提质提速提效专项行动。

市供电公司

34

优化电网调度,确保迎峰度冬和春节可靠供电。

市供电公司

35

组织职业院校深入产业集聚区重点企业开展校企对接活动。

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教体局、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

36

研究制定困难行业骨干企业脱困政策措施。

市企业服务联席会议

37

继续开展困难企业认定及帮扶工作。

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38

开展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

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

39

化解过剩产能和做好困难企业的富余劳动力转移。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40

密切关注市域内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防止出现大面积关停,造成社会不稳定。

市企业服务成员单位

注:以上责任单位每月底报重点工作台账,邮箱ycsgxj@126.com

联系人:王成;电话:2718785159******2111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