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永城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其他文件>永政办>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索引号: 4114810015/zfbgs/20150303702000004737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5-03-16 有效性: 有效
文 号: 永政办〔2015〕14号 所属主题: 永政办

永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城市2015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3-20 浏览次数: 【字体: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永城市2015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5年3月16日

  永城市2 0 1 5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稳中求进、进中提质、转型发展、改革创新”为总基调,以“33634”工程(“三个引领”、加快“三轮驱动”、建好“六大载体”、做实“三大支撑”、完善“四大体系”)为总抓手,以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为总目标,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问题导向、企业主体,围绕市场开拓、要素保障、科技创新等关键环节,建设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两个平台,开展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活动,坚持政策扶持与激发活力并举、扶强与抓小并重,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快建设集聚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城市和富裕、文明、平安、生态、幸福新永城。

  (二)工作目标。

  1.企业成长壮大。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超过145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超过15家。

  2.发展活力增强。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2万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1%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培育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

  3.服务效能提高。涉企审批事项进一步精简,窗口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问题办理机制不断完善,问题限时办结率达95%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建设两个平台,构建长效机制。在市级层面建设两个平台:一是建设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及中介机构服务资源,建成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省、市企业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创业、融资、培训、人才、技术、管理咨询、市场开拓、法律维权等全方位服务。争取8月份通过省级达标验收。二是建设市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平台。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完善经济运行联席会议、行业监测分析、信息报送及旬报告月分析年发布等制度,不断提高工业经济运行数据质量和监测时效,针对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提出针对性政策措施。完善两项机制:一是完善政企沟通机制。依托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企业服务热线、河南企业服务网功能,实现窗口服务、网络服务和呼叫服务一体化,全天候受理企业反映问题、政策咨询和维权投诉。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窗口,推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受理,对审批事项逐一编制服务指南,对多部门审批事项推行并联审批,积极推行网上预受理、预审查,加强市直部门之间、直管县与省之间信息资源共享。二是完善企业问题办理机制。完善由市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牵头、成员单位协同的问题办理机制,重点落实需多部门协调办理的事项。市企业服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完善企业问题台账,落实转办通知单、限时办结等制度,提高问题办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实行企业问题办理情况季通报制度,市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每季度将市企业服务活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企业问题办理情况向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通报。

  (二)强化产销对接,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以扩大工业品需求为目标,按照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积极组织产销对接系列活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一是针对重点产业链组织开展“手拉手”活动。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和产业联盟,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推动力广新能源、科源电子铝箔升级改造项目等战略性高新产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转型升级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加快盈和机械装备建材物流园、龙宇国贸仓储物流园、众品冷链物流园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推进百市通有色金属性电子商务平台、中国(永城)面粉食品电子商务基地总部项目建设。推动省级工矿配件检测中心、中国面粉交易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依托我市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龙头企业、重点电商、核心物流企业,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钢铁、铝精深加工等产业为重点,全年组织开展小范围、重实效的产销对接系列活动,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广泛参与,推动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和协作配套,通过供应链整合等方式促进企业扩大销售。推进信息消费试点和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二是参加省“十百千万”网上促销工程。开展覆盖电子商务平台、百家网上商城、千家豫货网店、万家中小企业的系列促销活动,深入重点企业、产业集聚区巡回开展工业企业与电商对接活动,重点在装备制造、食品、服装、轻工等产业组织中小企业与电商对接,在我市推广“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信阳品品在线”等网络营销模式,加快培育网络消费市场。在前期对接基础上,组织我市企业参加2015年全省五大产业链产销对接暨电商对接大会,集中签订一批购销合同。三是参加名优产品扩销售行动。依托第十三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中国(三门峡)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商丘电动三轮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展览会等平台,开展市内名优产品扩销售活动;依托第十二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平台,依托市政府承办的“中国(永城)第八届面粉食品博览会等活动,组织我市名企名品参加活动,提高我市企业名品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四是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示范工程。通过组织营销创新培训、盈利模式大赛等活动,引导和鼓励企业探索形式多样、市场接受的新型商业模式,在充分发展新业态、壮大营销队伍、改变营销策略上加大力度。

  (三)加强银企对接,缓解企业融资难。创新融资模式,拓展渠道、降本增效,切实缓解企业融资困难。一是建立健全银企对接长效机制。组织参加第三届全省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接活动,争取全年对接金额超过20亿元。完善政银担企对接合作机制,建设企业融资服务网络平台,提供常态化融资服务和一站式服务。实施科技金融工程,推动发放专利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启动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分行业举办企业融资集中培训,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二是帮助企业多渠道融资。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继续做好新三板挂牌培育工作。调整财政各专项资金支持方式,积极推动发起产业基金或集群基金;完善我市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支持我市设立过桥资金池或增加银行转贷应急资金;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不盲目抽贷、拒贷,帮助企业缓解暂时资金困难,防范资金链断裂风险。三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规范银行收费服务,督促银行完善收费项目公示制度,严肃治理违规收费行为。规范发展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壮大国有融资性担保机构资本金规模,探索降低国有担保机构担保费率,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

  (四)开展用工对接,强化企业人力资源保障。紧紧围绕“33634”工程高端人才和技能劳动者的需求,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全年计划完成各类培训99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0万人次。开展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用工对接活动,全年为“两区”提供就业岗位8000个。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领军人才、经营管理骨干人才培训工作,力争2015年培训500人次以上。

  (五)推动产学研对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科研成果产业化为重点,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一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有关重大科技专项和省重大科技项目,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以产业集群趋势明显的产业为重点,依托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是实施技术改造提升工程。制定2015年全市技术改造工作方案,出台大力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工作的意见,编制重点产业、重要领域和重大项目技术改造导向目录,重点实施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10个,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制造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改造、新产品研发及扩大适销对路产品规模,推动企业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促进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研究鼓励企业生产和使用首台(套)装备的政策措施。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遴选3个左右省级产学研合作试点项目,组织开展科研项目和中小企业技术需求对接活动,选派一批研发人员到中小企业兼职。四是加快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申报全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新增数字企业3家,推出3个典型案例。五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坚持走以质取胜的道路,开展质量诊断活动,移植推广质量标杆经验做法,建设食品工业企业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力争培育国家级质量标杆2个、企业品牌试点示范企业3家。

  (六)坚持扶优抓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发展质量。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拉长煤—电—铝—铝精深加工链条,提高中高端产品比重,加快铝精深加工集群发展。拉长煤—煤化工—精细化工链条,重点推进煤化工产业园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构建煤—电—建材产业链,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隔热隔音材料等节能环保绿色建材。加快钢铁产业产品结构升级换代,重点发展盘螺、钢板带生产线,提高产品竞争力。推进安钢闽源特钢公司年产金属镍及镍基合金系列产品160万吨改造项目建设,确保盘螺技术改造项目投产。二是加快发展高成长性产业。以食品产业园、装备制造园为载体,加快推进豫丝食品、麦客多食品、麦硒多食品、坤晓机械等项目建设。三是营造政策环境,强化公共服务,切实增强企业活力和内生动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集中各种要素资源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完善重点服务机制,对重点企业继续实行领导分包、现场办公等制度,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四是壮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土地价格、减免行政收费等各项政策,推动依托我市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产业配套园。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产品认定,培育和创建5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五是推动困难企业转型解困。对煤炭、钢铁、有色、化工、食品加工传统产业企业进行一对一会诊,一企一策,研究提出具体措施,综合运用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承接转移、节能降耗、淘汰落后等手段推动企业转型解困。加快电解铝、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企业走出去步伐,支持具有竞争优势的装备制造企业到境外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带动配套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七)加强要素保障,强化运行调节。一是提高投融资能力。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争取信贷规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开展好“助保贷”业务。搭建银企政对接平台,深化银企合作,加强贷款联保协会建设。加大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力度,稳定金融秩序。确保全年新增各类存款、各类贷款增长12%以上,力争增长15%,金融保险业营业税增长10%以上。二是有效解决用地难题。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完成补充耕地和拆旧复耕任务,实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完成土地整治项目。做好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积极争取省分配用地计划指标。三是持续挖掘人力资源。抓好人力资源培训,着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全面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加快由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四是做实软环境优化支撑。坚持以作风建设和提升服务为基础,以解决问题和助推发展为重点,以专项督查和案件查办为手段,推动软环境建设。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政务服务提质行动,大力推行“一站式办理”、“并联式审批”、“保姆式服务”,实现政务服务高效运行。开展正风肃纪清障行动,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庸、懒、散、拖、浮”、“玻璃门”、“弹簧门”等影响软环境建设的典型问题,确保作风建设成为新常态。开展社会监督问效行动,有序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监督软环境建设。

  (八)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巩固和扩大企业减负工作成果,推动企业减负工作常态化。一是落实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在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取消、整合规范现有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清理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及收费项目,规范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涉企收费行为。更新我市实施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及时对外公布。完善举报和反馈机制,适时开展专项检查,对涉企收费违规违纪问题加大查处力度。二是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继续取消、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全面清理规范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项目前置审批环节和中介服务事项。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的商品、服务和要素价格,积极稳妥推进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完善排污收费制度,落实促进节能环保的电价、供热价格、污水处理费等政策。三是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持“宽进”与“严管”相结合,探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完善企业诚信体系,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记录和披露制度。加强企业周边环境治理,构筑企警地共建治安环境长效机制。建立企业权益保护投诉和举报制度,畅通企业投诉、举报渠道,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完善由企业服务活动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牵头、职能部门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统一组织、部门联动、分级实施。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明确责任分工,按照职能定位主动对接、主动服务、协调联动,切实加强我市企业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专人专职负责,健全机制、保障经费,构建市级企业服务工作体系。市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负责本方案的实施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沟通协调机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加强督促落实。

  (二)强化督导,严格考核。完善企业服务巡视督导制度,由企业服务活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督导服务组,不定期深入各地开展督导服务,推动各项政策落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指导企业服务工作开展。各成员单位要完善企业服务考核机制,要将企业服务工作纳入本部门目标考核体系。市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组织对各成员单位企业服务工作情况进行年终量化考核,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以市政府名义予以表彰。依托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不定期开展企业服务评议活动,将评议结果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加强信息沟通、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对成员单位服务企业的经验、做法进行广泛宣传、积极推广,对“行政不作为、慢作为”、“四乱”(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四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吃拿卡要”等增加企业负担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商重企、关心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