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永城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4114810015/zfbgs/20130301702400004094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3-01-24 有效性: 有效
文 号: 所属主题: 政府工作报告

永城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24 浏览次数: 【字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一年,市人民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较好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总体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86.4亿元,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7.7亿元,增长33.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3亿元,增长27.5%,居全省第八位。年末各项存款余额93亿元,增长20%。
  ——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持续发展。一产增加值39.5亿元,增长5.6%;二产增加值108.4亿元,增长17%;三产增加值38.5亿元,增长23%。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8.8%。
  ——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74亿元,增长3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亿元,增长18%;进出口总值2307万美元。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40元,增长2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36元,增长20.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1亿元,增长12.6%。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础教育继续巩固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升。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由城市向农村延伸。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以下。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步伐。一年来,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工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煤化工基地项目、永煤汇龙水泥二期60万吨项目、十八里华标50万吨水泥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一批项目已投产运营。国家面粉及其制品检测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以华星集团为龙头的一批民营企业日益发展壮大。工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建成10栋标准厂房;僖山路、引河路建成通车,厂区道路全部完工;已完成立项审批和环评的企业22家,正在建设的9家。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积极参加了第二届中部六省博览会,成功举办了第三届面洽会暨世界杰出华商永城投融资洽谈会。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2亿元。共新上项目207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8个。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商贸、市场等传统服务业持续发展。通信、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金融、市场中介等生产服务业日趋活跃。科技创新力度加大。投入科技三项资金173万元,对37个科技项目进行了支持。示范推广了一批先进的科技新成果、新技术。皇沟酒业、华星粉业、弥诺食品等企业与18家科研单位或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研发了多维富硒粉等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以专利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获得较大突破,年专利申请量达109项,获河南省知识产权局通令嘉奖。
  (二)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不断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落实了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发放各种补贴811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总产达22.26亿斤,增长5.7%,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新建标准养殖小区8个,畜牧业产值28.6亿元,增长15%,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投资960万元,高标准完成了第四批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6700万元,新修村级道路和县乡公路476公里,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投入2000万元,用于43个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民间投资6500多万元,试点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以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加强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新创建信用乡镇1个、互助协会58个,新评定信用村78个、信用户9537户,新增贷款1.4亿元,助推了新农村建设。
  (三)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加强了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续建了光明路东段、车集路城区段、文化路南段,翻修了铁南路,建设了40条小区道路。图书馆、科技馆、群艺馆、档案馆、老年活动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四馆二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雪枫桥等市政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雪枫河治理工程,沱河风景带已向广大市民开放。新增天然气用户1600户,新铺设供气、供热管网56公里。新开工建设了明珠花园二期、中豫世纪城、永阳花苑等一批高档居住小区,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改善了人居环境。城镇化率达到32.4%,较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了关系,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四)文化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永城杯”第二十届中国围棋名人战,中国作家世纪论坛2007年会永城采风活动,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走进永城”大型文艺演出、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永城演艺会、“芒砀杯”全省艺术摄影大奖赛和摄影家来永城采风活动,提升了永城知名度和美誉度。举办第五届“永城之春”文化广场活动,免费演出38场,观众达20余万人次。加大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扶持力度,建成乡镇文化服务站10个,农村文化大院100个。实行“政府买单,群众看戏”,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广播电视发展步伐加快,有线电视覆盖率不断提高。新增城乡有线电视用户1.8万户,新架电缆200千米;建成了芒山电视转播台,完成了广电大楼主体工程。加强芒砀山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拉动了旅游收入逐年提高。全年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门票收入690万元,分别增长了30%、35%。旅游综合收入9000万元,增长30.2%。
  (五)生态市建设稳步推进。按照生态市建设规划,着力做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持续推动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节能降耗和环境综合整治。关闭、拆除粘土砖瓦窑厂168座。开展了塌陷区综合治理,复垦土地2116亩,新建中转房近1万平方米。启动了塌陷区群众安置小区民生花园建设。第一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垃圾处理厂基本建成。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2007年度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7.31%和4.55%。植树造林成绩突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6%。
  (六)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谐永城建设迈出新步伐。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落实了各项政策,实行了“两免一补”,对部分贫困生资助金额6728万元,惠及城乡家庭19.7万户;投入资金2700万元,改造新增D级危房1.69万平方米,新建、维修校舍6万多平方米。投资1822万元,配齐了学生课桌凳11.7万套,使城乡中小学生用上了新的课桌和板凳。投资1200万元,为521所中小学和153个教学点配备了信息化教育设备。投资3500多万元,建成了新城实验高中,实现了暑期招生。投资800多万元,扩建了市区两所小学,同时,教师工资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并超标准为中小学教师发放了津补贴。全年教育支出4.6亿元,加上离退休教师的工资,教育总支出达5.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三分之一。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疾病防控、医疗救助、卫生监督三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16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全部完工。加强新农合的监管,扩大了覆盖面,参合率达88.9%。开展了疟疾春季休治活动,休治8万多人,遏制了疟疾病的蔓延。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完善了2个社区服务中心和3个社区服务站设施。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组织开展了“两非”专项整治,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出生率下降了3个百分点。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新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810人,其中“4050”人员500人,基本解决了零就业家庭问题。转移农村劳动力31.2万人次,工资性收入达25亿元,纺织劳务输出被省劳动厅命名为全省十大劳务品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发放养老金6786万元,受保人数37249人;发放城市低保金876万元,受保人数9079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238万元,受保人数4.01万人。加强了“五保”集中供养。投资1976万元,新建敬老院10所、改扩建7所,五保集中供养率30%以上,发放五保供养金860万元,受保人数9013人,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省委、省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和我市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落实到位。此外,统计、审计、气象、扶贫、市志、通信、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人民武装、人防、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侨务、残联等各项工作也取得新进步。
  (七)依法行政扎实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取得积极成效。坚持贯彻落实《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大行政执法部门经费保障力度,着力规范执法管理行为,提高部门服务质量,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政府运行机制,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健全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机制,政府及其部门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深入贯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累计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案、议案302件,政协委员提案204件。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政务公开继续深化。“五五”普法扎实开展,信访机制进一步完善,“平安永城”建设深入推进,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城乡社会保持了和谐稳定。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政风行风明显好转。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是攻坚破难的一年,是满载收获的一年。全市经济持续协调增长之快前所未有,发展质量效益之好前所未有,城乡面貌变化之大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之多前所未有。不少工作走在了全国、全省的前列,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等8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和4项省级荣誉称号,谱写了永城科学发展的新篇章。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衷共济、通力协作的结果,更是138万永城人民辛勤劳动、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对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驻永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驻永大企业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建设和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我市的发展虽然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最突出的有:一是土地、资源、环境等约束逐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日益提高的民生需求与我市的财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三是软环境存在的问题还相对严重,“四乱”行为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四是少数干部作风浮漂,不思进取,个别部门依法行政观念淡薄,办事效率低下。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予以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面推进永城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必须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举措赢得新突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坚持五个围绕,做好五项工作,实现五大变化”的工作思路,抢抓扩权和加快黄淮四市发展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黑白”经济,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的十大目标是: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达到210亿元。二是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达到9.53亿元,力争突破10亿元。三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四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达到47亿元。五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达到11600元。六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达到4100元。七是生产总值万元能耗降低6.03%。八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率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九是城镇化率达到35%。十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定目标9‰以内。
  各位代表!促进发展,关注民生,增进福祉,我们要尽心竭力。今年,我市要继续为群众办好十件大事:一是建设塌陷区经济适用房17万平方米;完成塌陷区土地复垦2000亩以上;启动东西城区间塌陷区综合治理工程。二是启动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改扩建项目和汉文化博物馆建设。三是加强“五保”集中供养。新建敬老院16所,改扩建敬老院12所,集中供养率达到40%以上。四是改扩建市殡仪馆;市财政出资,免费运送和火化遗体;新建一座高标准公共性墓地,全市所有的行政村建设公益性墓地或骨灰堂。五是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标准,由每人50元提高到90元;建成六位一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建设乡镇文化站10个、村文化大院150个。六是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新增就业7030人,下岗失业再就业2220人,其中“4050”人员500人。七是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市财政支持培训农民工1万名。八是在城区开工建设1所高中、3所初中、4所小学;启动职教中心建设,完成一期工程。九是改扩建永淮路;新建县乡公路100公里、行政村联网道路100公里,改扩建县乡道路桥梁30座;着手筹建市区至芒山的一级或二级公路。十是开工建设市体育馆和东城区东环路;建设中原路沱河桥和沱河下游橡皮坝;建成西城区污水处理厂和西城区污水管网,垃圾处理厂投入正常运营。
  三、全力推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使一二三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抓好一产打基础。在全面提升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同时,始终不能放松农业生产和涉农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抓好二产做支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创新驱动、集约发展,盘活老企业的存量,为新上项目的发展创造条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推进传统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抓好三产树标志。经济是否发展和繁荣主要表现在三产上,三产是经济结构优劣的标志。三产的发展又可以为一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迅速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使我市经济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的转变。
  (二)突出抓好工业经济。继续坚持“黑白”经济发展战略。发展“黑色”经济要坚持“服务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实现大跨越”的方针,使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优惠政策向优势产业倾斜,优质服务向优势产业保证,拉长三大产业链,打造永城大企业经济。重点做好20万吨醋酸和20万吨二甲醚生产、铝精深加工、汇龙水泥60万吨扩建项目和一批新型墙体建材项目。发展“白色”经济要重点打造产业、检测、交易和科研四大平台。搞好“白色”经济发展规划,压缩小规模生产企业,培育面粉集团上市公司。高标准建成中国面粉质量检测中心,确保面粉产品质量。加快面粉食品商贸城建设步伐,构建全国最大的面粉食品交易中心。建立中国(永城)谷物食品研究院,打造食品研发基地,创建中国面粉名牌。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做好年屠宰生猪150万头的无公害猪肉生产加工、三合一环保塑胶等项目。争取兴建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40个。加快工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园区功能布局,按照东部铝精深加工区、西部化工区、中部一般工业区带状分布,将同类产业聚集,使园区形成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实现园区突破。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扩大园区用地面积。加快沱南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1.5—2万平方米多层标准厂房,建成中原路、浍河路、铁山路,建设引河路西段至煤化工段,改扩建芒砀南路(永宿路以南),新建仓贮区和物流区并投入使用。完善园区的管理体系和服务机构,提高园区的统筹发展能力和办事效率。全年争取入驻企业超过20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落实各项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等实际困难。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树品牌、创名牌,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民营经济对永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对顺和板材、茴村制革、陈官庄羽绒加工、马牧棉纺织、演集饲料加工等工业集聚小区给予重点支持,扶持做大做强,发挥龙头作用。
  (三)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坚持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调动农民积极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今年粮食产量不低于去年产量。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企业规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培植壮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促进畜产品的加工增值。组建永城饲料集团,创建永城知名品牌。抓好对重大疫病的防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培养农村新型产业工人,发挥“永城纺织”劳务品牌优势,确保全年输出30万人以上,工资性收入25亿元以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行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解决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加快修复水毁水利工程,完成骨干河道上10座桥梁的维修和重建,维修裴桥闸、耿庄闸。加强农村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和县乡公路养护管理,解决宽路窄桥、有路无桥和断头路问题,确保公路畅、洁、绿、美。加快推进农村电网、通信、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覆盖率。分类推进新村建设。调整充实新农村试点村,把一批经济发展条件好、群众热情高、两委班子强的村确定为试点村。完成150个村庄规划。积极争取省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加快农村饮水、道路、电力、沼气、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入手,完成三分之一的行政村村容村貌整治。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加大空心村治理和“旧村改造”力度。充分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突出抓好服务业,促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高传统服务业水平,增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发展生产服务业,为落地企业的生产搞好配套服务。充分发挥我市区位、资源优势,建设沱南综合物流服务及配送中心,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配送能力。推进城乡市场体系建设,不断优化东、西城区和农村商业布局,加快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物流配送网络。积极扩大城市服务消费,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实施家电下乡工程,对农民购买规定类家电予以13%的补贴。
  (五)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保证我市的投入增长速度。抓干部。对市直及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实行招商引资目标管理,加大力度,高压紧逼,促进工作开展。抓政策。认真研究国家政策、扩权政策和支持黄淮四市发展28条政策,精心编制一批项目,积极沟通协调,拓展各种关系,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抓环境。抓思想、服务、人文和政策环境。加大对重大项目的跟踪问效,实行四家领导分包责任制,职能部门要跟上服务,确保项目落地。抓瓶颈。目前土地趋紧,环评越来越严。要创造条件,积极解决土地和环评问题,确保项目能够落地。抓产业。发挥我市的“黑白”经济、旅游经济、铝加工和煤化工等产业优势,积极引进项目。办好第四届面粉食品经贸洽谈会,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抓奖惩。认真落实我市进位争先等激励措施,把争取到的资金和项目与单位的目标任务挂钩,与经济、政治挂钩,激发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驻外办事处的管理、考核和奖惩机制,发挥好专业招商队伍的作用。全年招商引资达到30亿元以上。
  (六)抓好财政金融工作。强化税收征管。开展高收入行业和个人的所得税专项检查,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加强个体、民营企业税收和车辆运输税的征管,促使面粉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实行房地产税收管理一体化,要先交税,后办理土地证、房产证。严厉打击各种偷税、逃税、骗税等违法行为,使经济发展的成果反映到税收的增长上。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和解决民生问题上。加强财政管理,完善部门预算,从严控制会议费、接待费、车辆费等日常支出。做好金融工作。以完善担保协会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新创建信用乡镇不少于1个,互助协会不少于60个,新评定信用村不少于80个、信用户不少于1万户。
  (七)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乡规划水平,加大规划管理力度。编制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四位一体”的规划,同时要搞好各种详规,提高详规覆盖率。大力宣传《城乡规划法》,加强规划的监察管理,对各类违章违法建筑要及时从严从重处理。下大气力坚决杜绝各种违章违法建筑,尽快使我市的各类建设进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抓好城市建设。一是启动西北组团和北片区建设。西北组团建设要大见成效。北片区建设作为永城新的城市亮点,按照规划,加速推进。二是实施城市塌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把东西城区之间18平方公里的塌陷区通过科学治理,既解决塌陷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工业贮水问题,又改善城市生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东环路,缓解城市道路压力;建设东城区小区道路30条,方便市民出行;翻修西城区宝塔路西段、中山街西段,拓宽解放路北段;对一批道路进行养护;新建公厕和垃圾中转站不少于15所,完善供水、供气、供暖设施建设;开工建设5个变电站,缓解用电压力。四是加快城市的综合开发和配套建设。加快中豫世纪城、金瀚上河城、永阳花园等一批居住小区建设,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五是加强城市环境建设。继续做好沱河风景带的建设,完善雪枫河生态带建设,改造中心广场绿化,启动北部生态广场、西北组团生态区建设、环城绿化带建设,完成一批街头绿地、街道、小区和庭院绿化。六是加强城市管理和经营。认真落实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土地政策,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市场、交通秩序、公共场所和绿化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实行严管重罚,彻底整治“脏、乱、差”,搞好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着力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西城区实行综合整治,为群众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按照“群众有利益、政府有收益、社会有效益、开发商有利润、城市有形象、稳定有保障”的原则,切实做好城市的各项经营,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质量。七是加强小城镇体系建设。加强小城镇规划编制,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完善裴桥、酂城、马桥、高庄、芒山等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化服务功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强力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区的图书馆、科技馆、群艺馆、档案馆、老年活动中心和青少年宫的建设,尽快投入使用;启动体育馆、博物馆、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和殡仪馆新四馆建设;加强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等平台建设。加强新建文化设施的管理,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成40个行政村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工作。加快广电大楼建设,办好广播电视,提高有线电视覆盖率;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提高节目质量。
  加强文化艺术团体建设。挖掘保护文化资源,继承发展大铙、柳琴戏等民间艺术文化。加强杂技村、书法村、豫剧团等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培育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养艺术骨干。发挥民间艺人、艺术能人的传承作用,弘扬民间艺术。发挥汉文化研究会的作用,擦亮“汉兴之地”文化品牌。
  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在城区开展“文明市民”评选活动,开展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三和”行动和“千楼万户创建和谐居住环境”活动。在农村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和敬老孝老“好媳妇”活动,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化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壮大文化旅游经济。积极推进芒砀山汉文化景区、陈官庄红色旅游景区和城市塌陷区综合治理生态区三大旅游支点建设步伐。启动编制《永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详细规划。多元投资,加快芒砀山景区开发。为纪念淮海战役胜利60周年,按照生态区、纪念区和军事主题公园区规划要求,完成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改扩建项目一期工程。加强酂城古城墙、萧何造律台和抗大四分校等历史文化遗迹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开展旅游环境建设年,举办首届汉文化旅游节,加大旅游景区的宣传推介力度。
  五、加强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基础教育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构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新建一批城区中小学,解决学生就学难和大班额的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永城高级中学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善5所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免费对不再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支持民办教育,规范办学行为。
  重点抓好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市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卫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村级卫生所。加强新农合监管,强力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面工作,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搞好职工医保,推行大病保险。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卫生水平。
  突出抓好科技创新。推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整合和引进科技资源,依托中国面粉城和煤化工基地,造就一批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建立健全科技服务推广体系。搞好“科技活动周”,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开通科技110自动应答系统;加大科技投入,实施市级50项科技项目。发展知识产权经济,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
  大力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对政策外生育整治力度和城区管理的力度,实现城区与农村管理并重,确保人口计划的全面完成。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和性别比的综合治理,广泛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严肃查处“四乱”现象和行政侵权行为,扎实开展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台阶。
  积极搞好殡葬改革管理。加快农村骨灰堂和公益性墓地建设,继续对建设骨灰堂的行政村奖补2万元,清明节之前开工建成公益性墓地的行政村奖补2000元。依法打击火化装棺二次土葬行为,减轻群众负担,节约保护耕地。
  突出抓好各项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低保补偿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及时足额发放保障金。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落实好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完善对低收入群众补助办法,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突出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面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大力促进全民创业,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和平等就业制度。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建立“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帮扶长效机制。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永城建设,预防青少年犯罪,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黄、赌、毒活动,防范和处理邪教组织非法活动。加强普法宣传,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加强市场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坚持公民恳谈日制度,落实大民调工作机制,搞好信访接待,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杜绝赴京、赴省上访,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六、着力搞好生态市建设,促进生态文明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做好资源循环利用的接续产业,把开采的资源吃干榨净。实行矿井水综合利用。落实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严格实行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和环保准入标准,加强对新上项目的产业政策把关和环境评价,彻底摒弃低水平重复和盲目引进,鼓励发展符合生态市规划要求的高新科技项目。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继续开展土地“三项整治”,依法加强对闲置和低效土地的管理和利用。
  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污染治理。加强气体、水体和固体污染物处理。实施城市“蓝天计划”,依法取缔东西城区70多个小锅炉,大力推广燃气和集中供暖,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指标。加快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严格第一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连接输往煤化工的东城区污水管网,不断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确保垃圾处理厂正常运营,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防治固体污染物。实行建筑垃圾统一存放,循环利用。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新建沼气池不少于6000座,积极搞好大中型沼气池建设试点,建设大中型沼气池10座以上。
  加大塌陷区群众搬迁安置力度,搞好综合治理。开工建设陈集、演集1426亩塌陷区安居工程;推进城郊200亩村民自治建房工程;搞好5个乡镇的塌陷区综合整治。恢复生态环境,保障群众生活。
  搞好林业生态市建设,完善自然生态体系。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多方筹资,年内完成5.21万亩林业生态建设任务。重点抓好1.58万亩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1.11万亩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261个行政村的2.37万亩村体绿化工程,完成500亩环城防护林和城市绿化工程,并力争有新突破,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
  设各位代表!人民的重托,发展的重任,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努力实现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求,赢得群众信任。
  坚持依法行政,促进政府行为更加规范有序。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依法规范行政行为,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和关键岗位的监督管理,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等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监督。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办好行政复议案件。
  高效履行政府职责,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更加均衡的公共服务产品,努力实现社会公平。优化配置公共资源,注重向农村、基层、弱势群体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公共服务体系。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积极完善行政权力规范与公开运行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搞好经济普查、污染源普查和土地调查。健全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把各方面工作引导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轨道上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和管理体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坚持求真务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认真践行执政为民宗旨,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实意为群众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带头精简会议、改进会风,精简文件、改进文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之风,牢记“两个务必”,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严格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控制修建楼堂馆所,严格公费出国出境管理,严格规范公务接待行为,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建设节约型机关和节约型社会。
  加强廉政建设,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完善政府采购、建筑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制度,推进政府工程代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增强公务员廉洁从政意识,广大干部真正做到“既要干事,又要干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我们重任,奋斗会铸就永城的辉煌。我们坚信,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任何困难都改变不了永城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了永城人民加快发展的坚定步伐!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永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进步的新永城而努力奋斗!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