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永城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4114810015/zfbgs/20130301702400004072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3-01-24 有效性: 有效
文 号: 所属主题: 政府工作报告

永城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24 浏览次数: 【字体:

  2009年政府工作的回顾及近年来的工作体会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永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各种挑战与危机,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好“八大硬仗”,齐心协力破危局、战危机、抗灾害,夺取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胜利,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初步测算,2009年我市生产总值完成255亿元,增长8.2%;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3.2亿元,增长17.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27亿元,增长12.3%;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6.7亿元,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62.3亿元,增长2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30元,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5051元,增长15.7%;城镇化率36.1%,增加2个百分点。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行列,被评为“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一)经济发展企稳向好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面对严峻形势,研究出台战危机保增长的十二项举措,扎实开展 “企业服务年”活动,制定银行联系企业指导意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工业企业克服重重困难,继续保持良性增长势头。预计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28.2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41亿元,增长7.4%,实现利税77亿元,增长4.8%;万元能耗降低率为7.87%。围绕煤电铝、煤化工、新型建材和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着力拉长产业链条,打造现代十大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永煤集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晋升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永城科源电子铝箔有限公司被确定为第二批“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市”。
  农村经济稳固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发放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补贴1.75亿元。粮食生产克服大旱和风灾影响再获丰收,总产达22.5亿斤,再次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2750万元,启动两期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35个行政村8.6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投资1.4亿元,基本完成166公里的乡道和111公里的村道改造工程。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全年新建沼气池5280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绩突出,第15次获得省“红旗渠精神杯”。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畜牧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畜牧业产值38.52亿元,增长12%。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2万人次,工资性收入25亿元。
  第三产业快速增长。“三大旅游支点”建设强力推进,旅游产业不断壮大。芒砀山景区汉文化博物馆、文圣园、景区道路和绿化等景点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芒砀山省级地质公园已被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建设。陈官庄景区淮海战役纪念馆改扩建主体工程竣工,内部陈展正在顺利进行。城市塌陷区生态景区已经正式开工建设。加大景区宣传促销力度,举办了首届“芒砀山小镇国际摄影节”、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12届年会、豫鲁苏皖千名小记者“走进芒砀山体验汉文化”等活动,景区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全年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门票收入1500余万元,分别增长30%、35%。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商品房销售额1.44亿元,增长67.2%。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20%、39.5%。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农家店99家;积极推动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销售产品5.76万台(辆),补贴资金2311万元。金融机构运行良好。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31.4亿元,增长17.2%;各项贷款余额121.4亿元,增长27.3%,存贷比为92.4%,实现税收3572万元。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获“中国金融生态文明城市”称号。
  (二)后发优势持续增强
  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全市新建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22个,在建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4个。中州棉业二期项目建成投产,神火电子铝箔项目二期等正在试产。煤化工40万吨醋酸、20万吨乙二醇、神火1×60万千瓦超临界电厂、大王庄磁铁矿、新利达机械设备制造等重大在建项目进展顺利。永登高速永城段基本完工,济祁高速永城段项目已立项,邢商永地方铁路建设项目正在申请国家立项。
  产业集聚区规模不断扩大。以煤化工、铝精深加工、装备制造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已建成核心区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55家,全年实现产值104亿元。
  电网建设步伐加快。争取到国家50万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投资1530万元,改造、新建10千伏线路25.89公里,改造35千伏变电站2座。
  地质找矿取得进展。新增瓷土矿储量4215万吨,永城境内共获得勘探资金9151万元,预计可提交煤炭资源储量11.5亿吨。
  对外开放再创佳绩。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永城)面品博览会,积极参加合肥第四届中博会、河南省“5+2”经济合作等大型招商活动。完成招商引资38.12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996万美元,进出口总额完成3983万美元,境外劳务输出309人。被评为2009年度苏商“最佳投资环境城市”。
  (三)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四城联创”成效显著。全市上下齐动员,全力以赴创“四城”,以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突出抓好城乡规划管理,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规范城市秩序,注重城市居民素质提高,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先进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创建验收。
  规划编制不断完善。完成了《永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研究》、《永城市城市总体规划》、《永城市市域村镇体系规划》、《永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和修编,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并上报省政府批准。
  城市品味不断提升。新建标准公厕15座,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在建1座。开工建设东环路北段;欧亚路、芒砀路、牡丹路、开源路等道路完成罩面翻修;对东方大道、芒砀路等11条主干道统一铺设人行道板;完成30条小区道路修建、60条小区道路亮化。完成永葛沟两侧景观带、“四馆两中心”文化广场、市二小东侧绿地等6处绿化工程,新增绿地45公顷,对芒砀路、东方大道、沱河风景带实施绿化改造。投资3136万元,开工了建设市人防应急指挥中心。明珠花园四期、东苑人家、中央名邸等高档小区建设进展顺利,房地产开发总面积达到110万平方米。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投资建设力度,3.8万平方米廉租房全部完工,7.6万平方米 “民生花苑”一期工程正在入住,5.3万平方米二期工程正在收尾。
  城市管理进一步规范。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卫生保洁,规范卫生秩序;加大商业门店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整治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全面整治在建工程,规范建设秩序;全面整顿文化市场,规范文化秩序;加大对酒后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打击力度,规范交通秩序。
  生态市建设顺利推进。第二污水处理厂和煤化工区域污水处理厂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并正式运行,COD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目标要求。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工作,复垦沉陷区土地3488亩,形成耕地2265亩。林业生态市建设成绩突出,完成营林面积8.96万亩,植树240万株。
  新农村建设跃上新台阶。把工矿区所在地、采煤沉陷区安置地、旅游景点所在地、乡镇政府驻地、一般村村庄整合建设中心村作为新农村建设“五大重点”,市财政预算2880万元用于奖补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涉农各类项目资金1.77亿元,吸引社会投资2.1亿元,启动实施了56个新农村社区建设。芒山、李寨、太丘等部分乡镇不断完善规划布局,搞好配套设施,提高了小城镇建设水平。
  (四)民生质量持续改善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就业岗位8850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910人,其中,安排“4050”人员再就业5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为全市企事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22亿元,为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812万元,为178名百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金100元。财政补助751万元,为11.1万城镇居民办理了基本医疗保险。开展城乡低保复核认定和农村低保扩面工作,新增农村低保1.5万人,提高保障标准,发放低保资金4500余万元,基本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五保集中供养不断加强。投资1700万元,新建、改扩建14所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127万元。敬老院建设管理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认可,并进行推广。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开工建设了市五小、六小、七小、八小、六中5所学校。投入“两免一补”资金1.5亿元,惠及学生24.7万人次。高考成绩再创辉煌,各类院校录取5720人,录取率为5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良性发展,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十大场馆”建设基本完工。投资850万元,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村级文化大院150个。网吧专项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周边环境得到净化。新编剧目《梁祝》、《真情》分别荣获全省第二届戏剧大赛金奖、全省第十届小戏小品曲艺大赛银奖。组织开展了民间文化艺术节、广场文化活动和文化下乡活动。扶持书法村、杂技村等文化产业建设。筹资800余万元,完成东城区数字电视平移1.2万户;投资600余万元,完成农村有线电视安装3万户。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做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建成东城区市人民医院门诊楼、医技楼,完成3所乡镇卫生院业务综合楼建设任务。认真做好新农合工作,参合率95%,补偿金额1.13亿元。强化食品药品日常监管,持续整顿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全年实施白内障手术2535例,成功率100%,顺利通过省政府“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专家组验收。
  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严厉打击“两非”行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被省人口计生委确定为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示范单位。
  殡葬改革扎实推进。继续推行政府买单的免费殡葬服务,拨付资金700多万元免费运送火化遗体。投入3700多万元,扩建了市殡仪馆,改善了殡葬基础设施。
  平安建设成效明显。大力开展以提升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为主题的“平安建设年”活动和“千名干部、干警进村入户大走访大排查大调研”活动。投资3000多万元,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市区组建150人、各乡镇组建20人以上专职治安巡防队,配备了巡逻车辆和器材。强力侦破大要案,深入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确保了全市社会大局稳定,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全面落实信访工作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制,积极开展公民恳谈日活动和大接访活动,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市”。圆满完成民兵组织整顿和征兵任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注重预防和隐患整治,确保了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抗灾救灾全面胜利
  面对50年不遇的严重干旱,及时启动抗旱应急预案,投资4850万元,新打机井1856眼,修复旧井2900眼,购买抗旱设备2280台(套),抗旱浇麦326万亩次,实现大旱之年粮食丰产丰收。在罕见的“6.3”强飑线天气灾害面前,全市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团结奋战,迅速掀起抗灾救灾的热潮。先后投入救灾资金610万元,为受灾群众捐款417万元,妥善安置困难群众,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在抢险救灾中,全市上下经受了考验,凝聚了力量,磨砺了意志,锤炼了作风,共同奏响一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共克时艰”的时代凯歌,夺取了抗灾救灾的全面胜利。
  (七)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以创建“法治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进程,进一步规范政府工作规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及时办理人大建议69件、政协提案175件,办结率100%。主动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诚恳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同时,切实加强审计、监察力度,强化财政监督。以“两转两提”为抓手,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实施 “三项清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此外,气象、扶贫、市志、通信、技术监督、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
  在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和多年罕见自然灾害袭击的困难情况下,能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广大客商和全市各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驻永各企业、驻永武警部队指战员的智慧和力量,饱含着全市人民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辛劳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永城建设,为永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新的形势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过多依赖能源工业,受市场因素影响大,工业技术层次低,竞争力弱;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民增收的空间不足、渠道不宽;服务业发展滞后,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历史欠账多,财政压力大,一些事关民生的问题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个别干部驾驭经济发展能力还有所欠缺,慢作为、不作为现象突出,作风有待进一步改善。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速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由过去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到目前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县(市);由过去一个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到现在的工业大市、经济强市;由过去一个粮食生产大县到现在的中国面粉城;由过去一个集镇式小城到目前一个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高楼林立的新兴中等城市;由一个到处开山采石、满目疮痍、乱石成堆的芒砀山到一个被评为“中国国际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景区”和“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的国家4A级景区;由过去一个功能严重缺失的社会保障到目前一个比较完善的“生有所优、幼有所学、成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其屋、死有所葬”社会保障体系。
  这样的发展变化,应该让我们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应思应想我们发展的曲折历程;应悟我们发展中的道理和基本经验以及沉痛教训。发展与稳定,是干出来的,不是等来的,也不是吹来的。浸泡在扑克牌里、麻将桌上、酒摊中是出不了现代化的,评头论足也评论不出现代化。近年来的实践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第一,要取得发展,必须坚持依靠市委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委的各项决策和部署。
  第二,要取得发展,必须坚持依靠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和支持,特别是发挥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积极作用。
  第三,要取得发展,必须坚持依靠各级干部、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四,要取得发展,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突出一个“干”字。使各级干部要有创业的激情,要有真干、实干和苦干的作风。如果是少数人干,多数人看,个别人在捣蛋,发展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的各级干部不能脚踏实地的干,而是整天跑关系,走门子,一个心眼为了自己的升迁和个人的“实惠”,发展也是不可能的。
  第五,要取得发展,必须坚持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方方面面的团结,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团结就是力量,什么时候团结了,什么时候就发展,人民群众就得实惠。如果大家不能团结在市委的周围,而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今天你捣我,明天我捣你,今天你告我,明天我告你,打内仗,搞内耗,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人民群众就会遭殃。
  第六,要取得发展,必须坚持创优环境,不但要有一个好的硬件环境,还要有一个好的发展软环境。一是要有一个好的人文环境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二是要有一个好的干事创业思想环境。三是要有一个好的政策和政治环境。四是要有一个好的法制环境。五是要有一个好的服务环境。如果没有好的环境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即使有好的发展条件,也不会有好的发展结果。
  第七,要取得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态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多做打基础的工作。要理清发展思路,做好发展规划,并长期坚持不变,既要着眼于当前,更要谋划好长远,多干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既不能只顾眼前,干点面子活而忽略了长远,也不能寅吃卯粮,断了子孙后代的饭碗。
  第八,要取得发展,必须坚持勤俭节约办一切事情。目前,我们一方面有很多关系发展的事情和许多民生大事需要办,另一方面我们还不富裕,收入水平低,支出能力还不强,收支矛盾极为突出,也就是说我们的实力和大家的愿望有很大差距,所以不能把仅有的钱浪费在吃喝上、享受上,我们必须坚持勤俭创业、勒紧腰带办大事。
  第九,要取得发展,必须坚持打造一支好的人才队伍。干事要有人才,创业要有干部。使我们中的每一个干部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都能干成事,而又不出事,只有这样发展才会变成现实。
  第十,要取得发展,必须坚持廉政勤政。为政不廉是发展中的大敌,为政不勤是发展中的障碍。如果我们的各级干部不是为政一方成就一番事业,而是当差一天享受一天,只想干事为自己谋取什么好处,我们的发展又从何而来。从政不廉,则发展无望,从政不勤,则发展也无力。
  2010年政府主要工作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实现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对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快速回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商丘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紧紧围绕建设集聚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城市这一方向,大力实施农业稳市、工业强市、商贸活市、旅游名市、科教兴市战略,打造汉兴之地、能源之都、面粉之城、生态之市,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平安、生态、幸福新永城。
  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预期发展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生产总值万元能耗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率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城镇化率增长1.8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调整结构以优化三次产业为目的,做到稳定一产,调优二产,做强三产。一产要重点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二产要发挥资源能源优势,重点建设煤化工、铝精深加工、食品加工、轻纺、能源、建材六大工业基地,推进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三产要重点在加强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全力推进项目工作。抓好项目库建设和项目争取工作,力争更多项目落地我市。全力抓好煤化工40万吨醋酸、20万吨乙二醇、神火1×60万千瓦超临界电厂、永薪色纺、众品食业二期工程、中州棉业三期、大王庄磁铁矿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促神火工业园电解铝满负荷生产,做好25万吨高精铝产能启动工作,尽快达产达效。完成50万千伏输变电、永北220千伏输变电等一批电力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服务业。深挖餐饮、购物等传统服务业消费潜力,引导、刺激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服务消费。建设集货运、仓储等为一体的大型物流园区;加快建设投资4200万元的天惠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金融、保险、证券等现代服务业,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要素的优化运行。活跃农村商贸市场,扩大农村消费。新增农家店30家,乡镇农家店布店率达到100%;继续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
  致力抓好财税金融工作。加大财源建设,增加可用财力;强化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要挖掘被忽视的小税源、小税种增收潜力,重点抓好出租房屋、二手房转卖、出让土地转让等税费征收工作。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控制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三农”、教育、民生等重点支出。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发挥永城金融生态建设模式推动作用,深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加强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的监管,整顿证券、保险等行业,规范从业行为。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优化环境,提升容量。以火电、食品、造纸行业为重点,大力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水污染物排放量,确保空气质量和群众饮水安全。全年COD排放量控制在5402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6300吨以内。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新解决5万人的饮水安全。创建省级以上环境优美小城镇1个。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5000座,大中型沼气池10座。
  (二)做强“黑白绿”三色循环经济,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黑白绿”经济。“黑色”经济继续坚持“服务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实现大跨越”方针,重点打造永西和永东两大精品工业集聚区,延伸拉长煤电铝、煤化工和煤电建材三大产业链。围绕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上下游产业和关联产业,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企业共生组合。“白色”经济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为契机,加快推进产业、检测、交易、科研四个平台建设;发挥国家级面粉检测中心作用,狠抓面粉及面制品质量,淘汰一批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较差的面粉企业;整合行业资源,集中生产要素,培育1~2个面粉集团上市公司;统一面粉产品品牌及产地标识,叫响 “中国(永城)面粉城”国字号品牌。“绿色”经济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为重点,扶持发展无公害特色农业和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高端产业。
  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理顺集聚区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管理机构,实现规范管理。认真实施省批准的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按照产城一体、产业集聚的原则,重点完善道路、供排水、供电、环保、多层标准厂房、信息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增强集聚区承载能力。建设生活服务区、仓储物流区和生产厂房区。以永东工业园为平台,探索企业与政府联合加快集聚区建设的新路子,尽快完善铝精深加工区基础设施,扩大聚集区规模。新建铝电南路,力争建成铝精深加工区与永宿路的连接线,使集聚区“一区三园”连成一体。全年争取新入驻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
  完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搞好科技培训和科普推广,提高种植科技水平,选择优质强筋小麦、优质大豆、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等作物进行课题攻关,力争在关键技术上有新突破。依托优势企业和主导产业,建设科技平台,推进高科技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增强创新能力和技术开发应用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品牌,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认真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计划和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积极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继续深化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实行市四大家领导联系大企业制度,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组建多行业贷款担保协会,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继续探索银企合作机制,加强银企沟通,深化银企合作,增粗拉长企业发展资金链。加强对企业周边群众的教育,解决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三乱”、“四难”行为,不断优化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实行“一站式”服务。
  (三)推进“三大支点”建设,着力发展旅游业
  完成《永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强力推进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陈官庄红色旅游景区和城市塌陷区生态景区“三大旅游支点”建设。芒砀山汉文化景区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契机,完善服务功能,打造复合型旅游景区。开工建设芒砀山省级地质公园,开发北山主峰景点,完善夫子山景点,启动汉文化宫和农业生态区建设;完成博物馆和文圣园的装修、布展填充工作,年内对外开放。陈官庄红色旅游景区加快纪念馆二期布展和环境整治,尽快建成并对外开放,有计划地实施北部景区建设,创建国家4A级景区。城市塌陷区生态景区要排除一切干扰和阻力,高质量、高标准、快节奏建设。同时,要加大    城古文化遗迹、崇法寺塔、抗大四分校等重要文化遗存地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强化旅游宣传营销,在重大媒体上推介宣传永城,让更多的人了解永城。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培育新业态旅游项目,力争申报3-5家星级饭店,争取完成100家农家乐宾馆建设。
  (四)巩固“四城创建”成果,着力加快城乡建设
  做好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加大城市规划区详规和建设性详规编制力度,力争实现控制性详规全覆盖。深化和完善市域村镇体系规划,6月份前完成所有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年底各乡镇完成村镇体系规划,重点村要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和农民住宅的单体设计。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严查违规违法建设行为。
  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十大场馆”续建工作,建立市场化经营管理机制,尽快投入使用;启动建设城乡规划展览馆,着手设计会展中心;新修铁北路(芒砀路-文化路)、欧亚路东段(中原路-文化路或东环路)、永兴街东段、雪枫路北段(欧亚路-团结路)、芒砀路南段、中原路南段、引河路西段、浍河路、化工路、西城区工业路、西环路等一批骨干道路,建设20条小区道路,开工建设中原路沱河桥。做好芒山高速出入口、六路环岛等主要路口绿化、美化。新建一批公厕、垃圾中转站,建设第二垃圾处理场,建成使用第三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第四污水处理厂。
  启动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欧亚路西段绿化景观带建设;完成火车站广场及城区铁路林带建设;全力实施拆墙透绿和庭院绿化;建设城市防护林带、沿河沿路林带。加快植物园建设,尽快投入使用。做好国家级森林城市规划申报工作,完成林业生态市建设2.76万亩植树任务。
  加强西城区建设管理。突出做好硬化、净化、绿化、亮化工程,加强供排水、小区道路、公厕等设施建设。在西城区设立规划分局、城管分局,严格规划管理,严控开发性建设,不经审批,任何建筑不得开工建设;强化卫生保洁管理,改善人居生活环境。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意识。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大东城区规划区内违规建筑物和构筑物清理力度。建章立制,加强城市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建筑秩序、环境卫生秩序、文化秩序治理力度。落实“门前五包”,用市场手段建立清扫保洁长效机制。加强教育,注重培养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规划意识、环境意识和卫生意识,提高文明素质。
  抓好城市经营和房地产业。按照“群众有利益、政府有收益、开发商有利润、社会有效益、城市有形象、稳定有保障”六条原则,加强城市经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和土地使用价值。加大西北组团和城北组团开发力度,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加快廉租房建设步伐,完成900套4.5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任务。
  强化城镇体系建设。以市区建设为中心,以重点乡镇规划建设为带动,完善配套设施,突出做好芒山、马桥、陈官庄、     城等一批中心乡镇规划建设,提高乡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尽快形成“一主四副多点”的城镇体系格局。切实加强土地管理,有效保护基本农田,严厉打击非法占地行为。
  完善交通体系建设。完成永登高速工程建设,做好郑徐高铁永城段、邢商永地方铁路永城段、济祁高速永城段的开工建设工作,配合搞好沱浍河复航工程建设;争取建设城市环路,改建永商南线24公里,争取实施永商北线西城区至蒋口段中修,对311国道张桥闸至龙岗段进行大中修;高质量完成省下达的县乡道、村道建设任务。
  (五)抓好新农村建设“五大重点”,着力推进“三农”现代化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继续做好工矿区所在地、采煤沉陷区安置地、旅游景点所在地、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新农村二、三产业,新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25个。要把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整治、空心村治理和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同步推进。9个煤矿社区上半年全面完成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启动城厢永夏路口社区、高庄周庄社区、刘河中心安置社区、薛湖中心安置社区、双桥中心安置社区、侯岭安置社区等8个搬迁村并点建设试点;基本建成芒砀山景点社区、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社区、    城萧何造律台社区,完成李寨麻冢集社区景点周围建筑物搬迁和整治工作;全面推进乡镇政府驻地小城镇社区建设。
  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落实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不低于25亿斤。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积极引导投资,兴建一批高水平、大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小区。新建规模养殖小区8个,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大力推广生态环保养猪技术,每乡镇至少新建1个生态环保养猪场。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产值达到43亿元。
  强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打响我市劳务品牌,确保全年输出30万人次以上,实现工资性收入25亿元以上。继续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和“雨露计划”,完成1万名农民工技能培训,力争年内建成劳动、教育、农业“三位一体”的职业培训中心。
  (六)办好民生“七大工程”,着力构建和谐永城
  把办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文化、医疗、计生、社保、搬迁安置和平安建设民生“七大工程”,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开放成果。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切实加强经费管理,创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强力推进校园安全工程建设,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工作任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完成双师型教师培训,完成职高生8000人的招生目标,年内成功创建职业教育强县(市)。加快城区学校建设,解决大班额和入学难问题。加强学校远程教育网建设,实现全覆盖。调整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把优势资源向农村中心学校集中。加强学校和教师队伍管理,着力解决个别教师不在岗、在岗不教书和顶岗替岗的问题。强化校长、教师培训,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和高中、高校入学率。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推广阳光体育和全民健身,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突出文化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筹建市文化发展中心,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个,新建文化大院100个、农家书屋40个、文化资源共享网点300个。充分发挥十大场馆、农村文化设施等文化阵地的作用。完成3.6万户农村有线电视安装,完成2.6万户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工作。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争创省级文化工作先进县(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杂技村、书法村、民俗村、社会文化团体等特色文化产业建设,抓好先进文化乡镇评选工作,积极申报“中国书法之乡”,争创“中国诗词之乡”。扶持发展大铙、柳琴戏等民间文化艺术,争取将柳琴、清音等地方特色剧种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以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深化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继续实行“政府买单,群众看戏”,送戏、送电影下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努力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等方面实现突破,积极探索广播影视、文艺表演市场化运作模式,繁荣文化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音像、图书、网吧、游戏厅等文化市场治理力度,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切实做好卫生医疗和食品安全工作。深化卫生医药体制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全民健康教育。认真实施乙肝疫苗补种、农村妇女两癌普查、农村改水改厕、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等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化。进一步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突出做好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疟疾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快市疾控中心、市人民医院东城区院区、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和乡村医院建设,建设并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居民就医水平。加强卫生安全监管,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新农合监管,提高参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生猪屠宰、肉食品、面制品市场管理,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商品。大力整顿农贸市场,保障市场供应,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
  扎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要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调整人口结构上下功夫。继续做好生殖健康、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全面落实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制定、落实优先照顾计生家庭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区计生服务管理,全面推进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一盘棋”。严厉打击“两非”行为,建立完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人口信息资源共享。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做好六大保险工作:扩大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切实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强力推进社会医疗保障扩面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工作;积极在农村计生家庭中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加强城乡低保监管,强化动态管理,阳光作业,公开、公平、公正的确定低保户,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加强敬老院建设管理。新建敬老院3-5所,改扩建10-15所,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不断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创建省和国家敬老院建设管理先进典型。鼓励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关心关爱残疾人。加强协调,成功申报“中国长寿之乡”。深化殡葬改革管理,继续实施免费服务。加强火化管理和乡村公益性墓地或骨灰堂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火化率和公墓或骨灰堂使用率。
  做好塌陷区群众安置工作。统筹做好塌陷区群众安置规划。加快推进陈集安置小区建设步伐,做好天齐城厢居民安置小区二期工程、刘河和双桥沉陷村庄搬迁安置工作,启动演集镇丰庄沉陷区搬迁安置经济适用房建设。协调永煤、神火积极做好沉陷区土地复垦工作,完成2000亩复垦任务。
  突出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两抢一盗”、刑事犯罪和黄、赌、毒活动,防范和处理邪教组织活动,创建平安永城,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市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突出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完善市、乡、村三级公民恳谈日制度,继续坚持书记(市长)大接访制度,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争创全省信访稳定工作“四无”县,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按照“廉洁、高效、务实、为民”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增强发展能力。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强化政府抓经济、促发展的能力,努力实现全市平稳、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危局中求生机,风险中抓机遇,充分发挥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作用,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充分发挥社会管理职能,提高服务能力,以人为本、以民为重,着力做好关系民生的各项社会事业建设。
  不断提高施政效能,狠抓工作落实。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政府组织机构,理顺部门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推进网上审批工作和“绿色通道”服务,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加强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健全目标责任体系和考核制度,奖优罚劣,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推诿扯皮等现象,着力解决“做与不做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重实干、求实效,进一步精简会议、压缩文件,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狠抓工作落实上。
  不断强化依法执政,接受广泛监督。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体制,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认真落实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行政效能工作,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畅通人民群众了解公共信息的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不断深化廉政建设,做廉洁自律表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的原则,进一步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加强执法监察、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强化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财政投资建设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监管。深入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大力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倡导勤俭办事,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集中财力改善民生。
  各位代表!
  历史的经验证明,任何风险和挑战都无法阻挡永城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步伐,任何困难和挫折都无法改变永城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面对现实,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面对未来,我们充满必胜信心。让我们在中共永城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按照持续、提升、统筹、为民的要求,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和本次大会所确定的任务,为尽早建成一个富裕、文明、平安、生态、幸福的新永城而努力奋斗!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