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永城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4114810015/zfbgs/20200307702200000939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0-07-22 有效性: 有效
文 号: 所属主题: 统计信息

上半年永城市经济增速持续回升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22 浏览次数: 【字体:

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发展大局稳定,“六稳”“六保”工作任务顺利推进。

初步核算,GDP增速转正,同比增长1.0%。其中,规上工业同比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8.4%、财政收支增速由负转正、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5.0%。 

一、经济复苏加快,提质增速效果明显

(一) GDP增速由负转正,领跑河南县域经济发展。上半年,GDP完成296.47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正增长,总量在十个直管县(市)排名第2位,增速在省辖市和直管县均排名第1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36.05亿元,同比下降6.7%;第二产业完成125.24亿元,同比增长1.7%;第三产业完成135.18亿元,同比增长2.6%。三产结构占比为12.2:42.2:45.6,呈现三二一格局。

(二)规上工业增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与战新产业增长迅速。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较1-5月提升0.9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升4.6个百分点。比商丘(含永城0.4%)高出1.3个百分点,在十个直管县(市)排名第5位。五大主导产业同比增长9.8%,呈现出“一降一平三增长”的态势,其中,食品产业同比下降5.8%、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与去年持平、电子信息产业同比增长4.2%、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2.4%、新材料产业同比增长18.5%。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迅速,分别同比增长15.1%、15.3%,其中战新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到24.7%,较2019年提升20.1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升,工业投资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较1-5月份提升1.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升1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6%)1个百分点,在十个直管县(市)中排第5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0.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同比增长32.2%,在十个直管县(市)中排第2位,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54.7%。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79.99万平方米,总量在十个直管县(市)中排第1位,增速同比下降7.9%;商品房销售额完成37.62亿元,同比下降3.7%。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收窄,限上销售保持平稳增长。6月份当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19亿元,同比增长2.9%;上半年累计完成98.57亿元,同比下降8.4%,降幅较1-5月份收窄2.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收窄10.3个百分点。增速分别高于全省(-11.3%)、商丘(-9.7%)2.9、1.3个百分点,在十个直管县(市)中排第5位。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23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长797%。

(五)服务业稳步发展,多数行业呈现正增长。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2.06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9.1%。分行业看,服务业行业中除了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是负增长外,其他行业都恢复到正增长。其中,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业、社会工作增速较快,分别同比增长37.4%、30.0%、23.4%、22.8%。

(六)在库“四上”企业数量稳增,二三产业构成逐步优化。截至6月底,永城市“四上”企业663家(不含投资法人单位58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3家、建筑业4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60家、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79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27家、重点服务业92家、投资法人单位77家。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四上”企业数量构成占比56.0:44.0。截至6月底,今年上半年新增“四上”企业42家,同比增长25%,其中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1家、限额以上贸易业5家、重点服务业11家、投资法人单位2家。“四上”企业后续发威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为落实好“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储备正能量。

二、民生保障有力,社会生活恢复稳定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预计上半年全体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同比增长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0%。呈现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的“双高”态势。

(二)居民消费价格温和运行。上半年,全市CPI较去年同期上涨长4.1%,保持在合理区间,较一季度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有一定程度的上涨,分别增长16.0%、1.0%、7.7%,其他品类均出现下降趋势。

(三)民生支出保障有力。上半年,全市实现境内财政收入33.92亿元,同比下降23.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收5085万元,同比增长2.2%,增速实现正增长,较一季度提升28.1个百分点。其中税收完成13.98亿元,同比下降13.5%,降幅较一季度有所好转,收窄28.5个百分点,占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0.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8.42亿元,同比增长0.02%,较1-5月份提升13.72个百分点。其中,八项支出完成47.52亿元,同比增长1.6%;民生支出完成48.91亿元,同比增长3.8%,占总支出的比重达到83.7%,大力保障了重点支出和疫情防控支出的需要。

(四)居民存贷款增长趋稳。上半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68.08亿元,较年初增加73.98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9.95亿元,较年初增加50.56亿元,同比增长12.9% 。各项贷款余额356.88亿元,较年初增加17.36亿元,同比增长11.2% ,其中住户贷款为102.39亿元,较年初增加13.97亿元,同比增长20.8%。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逐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运行逐步向好。然而,外部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内部发展压力的加大,都给下半年的经济运行带来风险和挑战。下一阶段,全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和部署,继续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稳住经济基本盘,力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撰稿:张胜男)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