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永城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4114810015/zfbgs/20190312701900000926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9-12-19 有效性: 有效
文 号: 所属主题: 统计信息

永城市1-11月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19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工业下行压力,永城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1-11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全市经济运行特点

1-11月份,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各项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中,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为11.7%,位居10个直管县市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2%,位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9.9%,位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5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为10.2%,位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6位;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速为5.3%,位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8位。

(一)工业生产持续增长,新技术新产业增长较快。11月份当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9.4%,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同比增长9.2%,与去年同期相比(8.8%)提升0.4个百分点,较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9.0%)提升0.2个百分点,高于商丘市(含永城市8.9%)0.3个百分点,位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3位。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12.2%,大中型企业同比增长4.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3%,制造业同比增长9.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0.1%。分行业来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个百分点;纺织服装、服饰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7.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9.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个百分点。高成长性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2%;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8.5%;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增长,工业投资增速回升。1-11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9%,与上月持平,高于商丘(7.8%)2.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8.0%)1.9个百分点,位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5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速有所下降,第二产业同比增长11.9%,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2.3%。

1-11月份,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3%,与上月(12.5%)相比提升4.8个百分点,高于商丘(4.9%)12.4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同比增长321.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速为87.6%,制造业增速为6.3%。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完成164.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完成74.50亿元,同比增长10.5%。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定增长,升级类商品消费增速较快。1-11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定增长,累计完成207.21亿元,同比增长11.7%,高于商丘(11.2%)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0.3%)1.4个百分点,位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2位。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34.41亿元,同比增长16.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33.82亿元,同比增长16.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0.59亿元,同比增长11.7%。按消费类型分,批发业累计完成375.4万元,同比下降3.9%;零售业累计完成332425.5万元,同比增长16.8%;住宿业累计完成1113.3万元,同比下降38.3%;餐饮业累计完成10197.5万元,同比增长14.0%。

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1-11月份实现销售额33.29亿元,同比增长16.7%,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5.0个百分点。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织纺织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同比分别增长45.4%、26.5%、28.8%、31.1%、46.1%、94.3%,分别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33.7、14.8、17.1、19.4、34.4、82.6个百分点。

(四)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金融机构存贷款稳中向好。11月份当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0.32亿元。1-11月份,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9.15亿元,为年初预算的88.9%,比上年同期增收3.61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8.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19亿元,同比增长8.4%,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6%。分部门看,国税组织地方税收完成27.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5.70亿元,同比增长134.3%;地税组织地方税收完成2.03亿元,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分税种看,国内增值税(含改征增值税)同比增长17.0%,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0.1%,城市维护建设税同比增长8.8%,资源税有所下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78.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8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八项支出累计完成64.49亿元,同比增加3.99亿元,同比增长6.6%,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1.7%;教育、文化传媒、社保、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交通运输和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共支出64.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4亿元,同比增长4.3%,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1.0%。

11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流动性宽裕,银行业务逐步回归本源,同业资金空转得到进一步遏制,银行投放贷款的积极性增加。1-11月份,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89.90亿元,较年初增加68.8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6.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26.62亿元, 较年初增加55.83亿元,同比增长15.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33.37亿元,较年初增加41.36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5.4%。其中,居民消费贷款余额57.01亿元,较年初增加9.94亿元。  

(五)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11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6.9%,其中,鲜菜同比上涨0.2%,畜肉同比上涨34.1%,蛋同比上涨3.9%,鲜果同比上涨6.8%;衣着同比上涨2.3%,居住同比上涨1.0%,生活用品及服务同比上涨1.0%,交通和通信同比上涨0.2%,教育文化和娱乐同比上涨0.8%,医疗保健同比上涨0.2%,其他用品和服务同比上涨2.7%。

1—11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1477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91.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为217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35.8%;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数为47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为6122人;返乡、下乡创业人数为2422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数为18300人;失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人数为1434人。截至11月,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金额5730万元,其中,新增发放返乡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3970万元。总体来看,就业形势趋于平稳增长态势。

二、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一)高成长性、战新产业增速较快增长。1-11月份,高成长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29.9%,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3.7个百分点;战新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4%,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2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7.4%,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0.9个百分点。

(二)第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1-11月份,第二产业同比增长11.9%,与上月(7.4%)相比增长4.5个百分点,高于商丘(3.4%)8.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2.3%,高于商丘(11.9%)0.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增速位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5位。

(三)加大民生项目支出投入力度。1-11月份,民生支出累计完成64.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64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教育支出累计完成15.94亿元,同比增长21.0%;科学技术支出累计完成1.63亿元,同比增长129.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累计完成9.17亿元,同比增长0.2%;医疗卫生支出累计完成14.57亿元,同比增长0.6%;节能环保支出累计完成1.23亿元,同比增长54.3%;城乡社区支出累计完成11.73亿元,较去年增速有所下降;农林水支出累计完成6.54亿元,同比增长42.1%。

总体来看,1-11月份,全市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各项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但是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继续增加,结构性矛盾依然较突出,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较大。下阶段,应综合全市经济的现实运行情况,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力激发市场活力和增强经济内在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改革创新、加快动能转换,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把经济增长潜力转化为增长动力,以夯实各项经济指标的基础,加快实现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