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永城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4114810015/zfbgs/20190308702100000916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9-08-21 有效性: 有效
文 号: 所属主题: 统计信息

永城市1-7月份经济整体平稳 稳中有进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8-21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永城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理念引领新实践,以新战略谋求新发展,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推动各项经济指标高质量发展。7月份,全市经济各项指标仍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全市经济运行特点1-7月份,全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其中,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为12.0%,位居10个直管县市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1%,位居10个直管县市第6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0.0%,位居10个直管县市第4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为7.8%,位居10个直管县市第2位;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速为3.0%,位居10个直管县市第7位。

(一)工业生产增速平稳增长,新技术新产业快速增长。7月份当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9.5%,比上年同期增速(9.0%)上升0.5个百分点。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总体平稳,同比增长9.1%,与去年同期相比(8.4%)提升0.7个百分点,较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9.0%)提升0.1个百分点,高于商丘市(8.6%)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8.1%)1.0个百分点,位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6位。全社会用电量为40.0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2.08%,其中,工业用电量为33.1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6.58%。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制造业同比增长1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2%。分行业来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8.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2.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个百分点;纺织服装、服饰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个百分点。高成长性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5%;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9.4%;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8%;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

(二)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第二三产业增速稳步上升。1-7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同比增长10.0%,高于商丘(9.9%)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8.3%)1.7个百分点,位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4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同比下降63.3%,第二产业同比增长4.1%,第三产业同比增长27.2%。

1-7月份,工业投资增长稳中趋缓,同比增长7.5%,与上月相比有所回落,高于商丘(-2.0%)9.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4%)0.1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增速为4324.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速为174.1%。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94.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1%;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完成42.74亿元,同比增长29.9%。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平稳增长,升级类商品消费增速较快。1-7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平稳增长,累计完成127.22亿元,同比增长12.0%,高于商丘(11.5%)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0.5%)1.5个百分点,位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2位。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21.96亿元,同比增长19.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1.61亿元,同比增长18.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0.35亿元,同比增长49.2%。按消费类型分,批发业累计完成152.8万元,同比增长1.1%;零售业累计完成213077.5万元,同比增长19.3%;住宿业累计完成657.2万元,同比下降17.4%;餐饮业累计完成5747.8万元,同比增长25.9%。

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1-7月份实现销售额21.33亿元,同比增长19.3%,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7.3个百分点。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烟酒类、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同比分别增长32.4%、24.5%、30.3%、50.8%、51.0%、49.6%,分别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0.4、12.5、18.3、38.8、39.0、37.6个百分点。

(四)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金融机构存贷款更加向“实”。7月份当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0亿元。1-7月份,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4.75亿元,为年初预算的56.2%,比上年同期增收1.79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8.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59亿元,同比增长9.6%,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4%。分部门看,国税组织地方税收完成16.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9.28亿元,同比增长123.6%;地税组织地方税收完成2.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7.59亿元。分税种看,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19.2%,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4.9%,城市维护建设税同比增长10.2%,资源税同比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60.47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八项支出累计完成47.59亿元,同比增长16.0%,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8.7%;教育、文化传媒、社保、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交通运输和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共支出48.71亿元,同比增长5.6%,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0.6%。

1-7月份,全市银行业存贷比达到55.4%,较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前七个月全市银行业新增存贷比达到50.7%,较去年同期提高59.7个百分点,金融运行更加向“实”。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92.28亿元,较年初增加71.19亿元,增幅13.7%,较去年同比增长14.0%,增速较二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25.49亿元, 较年初增加54.70亿元,增幅14.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28.10亿元,较年初增加36.09亿元,增幅12.4%,较去年同期增长19.9%,增速较一季度上升2.6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贷款余额55.88亿元,较年初增加8.8亿元,增幅18.7%。

(五)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7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3.1%,其中,畜肉同比上涨9.2%,鲜菜同比上涨10.4%,鲜果同比上涨9.1%;衣着同比上涨3.5%,居住同比上涨1.4%,生活用品及服务同比上涨1.2%,交通和通信同比上涨1.4%,教育文化和娱乐同比上涨1.3%,医疗保健同比上涨0.3%,其他用品和服务同比上涨0.7%。

7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11037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43.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为151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4.6%;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数为377人;截止到7月,共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053个,帮助534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帮扶519名贫困户实现政策脱贫;返乡、下乡创业人数为1496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数为11224人,失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人数为822人。

二、经济发展过程中仍需要关注的问题

1-7月份,全市经济呈现整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是,工业相关指标、投资项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等方面出现下降趋势,需要加大关注力度,以确保全市整体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发展。

(一)工业相关指标有所回落。1-7月份,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持续负增长,且由于铝加工行业已大部分停产,对全市工业经济影响较大。全社会用电量完成40.0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2.08%,其中,工业用电量完成33.1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6.58%。整体上来说,工业部分经济指标呈现下滑趋势。

(二)工业投资增速趋缓,投资项目减少。1-7月份,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5%,较上月(2.5%)增长5.0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23.6%)相比,下降了16.1个百分点。由于目前在库的工业项目完工退库,新项目手续尚不完善不能及时入库,投资项目当月完成额较少,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三)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放缓,税收收入增幅有所下降。1-7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75亿元,位居全省第5位,省直管县市第2位,同比增长7.8%,与上半年增速(8.3%)相比,下降0.5个百分点,略有下滑。全市税收累计完成18.17亿元,同比增长9.6%,与上半年增速(13.2%)相比,下降3.6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1-7月份,全市经济呈现出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呈现平稳增长趋势,居民消费价格、就业形势均趋于向好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趋于稳定增长。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因素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结构呈现出下行压力,二者矛盾问题依然突出,下阶段,我们应认清全市经济的现实运行情况,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力激发市场活力和增强经济内在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改革创新、加快动能转换,把经济增长潜力转化为增长动力,以夯实各项经济指标的基础,加快实现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陈芳)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