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永城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4114810015/zfbgs/20160307702900000828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6-07-29 有效性: 有效
文 号: 所属主题: 统计信息

2015年永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29 浏览次数: 【字体: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作为,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全市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基础支撑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439.67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59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30.04亿元,同比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145.04亿元,同比增长11.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4.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3.0%。全年人均生产总值达36086元,同比增长9.2%。

年末全市总人口154.94万人,常住人口122.58万人。出生人口18841人,出生率12.07‰;死亡人口3868人,死亡率6.38‰;自然变动净增人口14973人,自然增长率5.69‰。城镇化率达到42.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8%;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1%。

表1: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类       别

指  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3

  # 食品

101.8

      #粮食

101.9

       肉禽及其制品

103.1

      

92.9

       鲜菜

101.6

   烟酒

103.1

   衣着

100.3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0.3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8.1

   交通和通信

98.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7

   居住

99.4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795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12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实现劳务输出52.78万人次。

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45.75亿元,比上年下降4.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52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税收收入21.81亿元,同比下降1.8%,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5.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7.33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教育支出12.08亿元,同比下降19.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7.27亿元,同比增长0.9%;医疗卫生支出9.37亿元,同比增长40.8%。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03597公顷,同比增长1.3%,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06425公顷,同比增长0.8%;棉花种植面积8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70公顷,同比下降45.1%;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28508公顷,同比下降0.1%。

全年粮食产量133.85万吨,同比增长4.6%;棉花产量75吨;油料产量4516吨,同比下降52.6%;肉类总产量91927吨,同比下降1.3%;禽蛋产量52527吨,同比增长8.0%;奶产量5200吨,同比下降8.8%。

表2:201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338547

4.6

    夏粮

803615

5.0

    秋粮

534932

4.1

油料

4516

-52.6

    #花生

1851

-48.7

蔬菜及食用菌

1535581

4.6

水果(含果用瓜)

375270

4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04.93亿元,同比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4.43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轻工业增长17.9%,重工业增长6.3%,轻、重工业比例为27.3:72.7。规下工业增加值10.5亿元,同比增长6.0%。

图1: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同比)

 

clip_image001.jpg

 

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以上的支柱行业有17个,增加值3亿元以上的支柱行业有7个,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55873万元,同比下降0.3%;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70470万元,同比增长11.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12084万元,同比增长60.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3481万元,同比增长5.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5976万元,同比增长7.0%;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4901万元,同比增长0.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4756万元,同比增长0.4%;亿元以上支柱行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719362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3.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全年原煤产量1450.48万吨,同比下降20.0%;发电量76.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电解铝35.84万吨,同比下降3.4%;小麦粉416.4万吨,同比下降4.6%,钢材产量222.93万吨,同比增长60.4%。

表3:2015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1450.48

-20.0

  #无烟煤

万吨

364.88

-12.1

  洗煤

万吨

1247.48

-24.1

    洗精煤

万吨

705.8

-18.7

发电量

亿千瓦时

76.19

1.6

小麦粉

万吨

416.4

-4.6

饲料

万吨

70.5

6.0

白酒

千升

23122

4.4

精甲醇

万吨

8.7

5.7

水泥

万吨

152

-11.9

钢材

万吨

223

60.4

电解铝

万吨

35.84

-3.4

万吨

4.4

-4.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6.13亿元,同比下降4.9%;实现利税总额35.08亿元,同比下降40.3%;利税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0.0%,其中利润总额15.5亿元,同比下降55.1%。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5.11亿元,同比增长9.3%。全市共有资质内建筑业企业41家,比上年增长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9.58亿元,同比增长1.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7.13亿元,同比增长18.1%。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04

亿元,同比增长36.0%;第二产业投资137.61亿元,同比增长19.3%;第三产业投资166.48亿元,同比增长15.7%。

图2:2015年各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速度(同比)

 

clip_image003.jpg

  

 

全年工业投资137.61亿元,同比增长19.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4.63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住宅投资25.48亿元,同比增长51.3%。房屋施工面积623.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9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3%;房屋竣工面积4.1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1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92.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0.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8%。

全年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80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19.37亿元,同比增长18.2%。全年商务中心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48亿元,同比增长82.6%。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09亿元,同比增长7.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2.89亿元,同比增长6.3%。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96亿元,同比增长12.7%。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116.05亿元,同比增长12.8%;乡村30.91亿元,同比增长12.2%。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3.08亿元,同比增长7.6%;零售业83.20亿元,同比增长14.6%;住宿业1.71亿元,同比增长12.0%;餐饮业38.98亿元,同比增长11.9%。

图3:2015年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速度(同比)

 

clip_image005.jpg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17.5%,饮料类同比增长7.3%,烟酒类同比增长14.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长24.6%,日用品类同比下降21.9%,中西药品类同比下降0.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下降12.9%,家具类同比增长19.9%,化妆品类同比增长5.4%,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26.2%,汽车类同比增长21.7%。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800万美元,同比增长19.7%。其中,出口实际完成4800万美元,同比增长19.7%;实际利用外商投资3426万美元,同比增长10.1%。全市招商引资引进省外资金56.2亿元。

七、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99亿元,同比增长7.2%。

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1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2152万人,旅客周转量159819万人每公里,比上年增长23.3%;货运量3549万吨,货运周转量1066975万吨每公里,增长13.4%。另外,高铁、高速公路、航空、航运、地方铁路等重大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高铁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济祁高速拓展为京合高速,永城段全部建成通车;航空项目开工建设;沱浍河航运主航道工程有序推进,交通区位新优势进一步增强。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15444万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含快递) 12534万元,增长18.1%;电信业务总量102910万元,增长22.2%。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63443户;移动电话用户955871户,增长3.1%;年末互联网用户169182户,增长26.8%。

全年接待游客20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0%,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增长12.7%。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2处,其中4A级景区1处;星级酒店4个,出境游组团社和国内旅行社13家。

八、金融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13.30亿元,同比增长12.6%。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4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55.24亿元,增长14.9%。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5.67亿元,增长10.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1.34亿元,同比增长9.0%;中长期贷款余额144.19亿元,同比增长12.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5636人,在校生9885人,毕业生6939人。普通高中招生7611人,在校生21928人,毕业生6708人;初中招生18074人,在校生48467人,毕业生13869人。小学招生27864人,在校生148609人,毕业生17276人;特殊教育招收残疾儿童18人,在校112人。“两免一补”安排资金969.2万元,资助困难学生25671人次。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2767人,经费支出22859.9万元。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申请专利247件,增长7.9%,授权专利208件,增长41.5%。

年末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国家检测中心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2种产品获得“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 1种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市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3万台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280场,观众人次450万人;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24小时自动图书馆5个,图书总藏量167200册,博物馆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58235户。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年末共有综合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88卷。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4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6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专科防治院(所、站) 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5772张。卫生技术人员544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953人,注册护士2011人。乡镇卫生院28个,床位1840张,卫生技术人员1183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88元,比上年增长11.3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02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7元,增长10.7%。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2225人,其中,参保职工67595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463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888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8000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1295739人,参合率达到99.8%。

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895万元,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795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7981万元,农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数62155人;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939万元,救助10167人次。

年末收养性社会福利院收养人数386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5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58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50万元;接受社会捐赠103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年末已发现的矿种17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5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5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种,非金属矿产3种。

年末全市建城区面积41.6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面积1920公顷,园林绿地面积1534公顷,城市公共绿地面积49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7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56%,公园面积175公顷。全市有公共卫生间71座,垃圾中转站21座。

全年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6.5%,完成了省里下达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

全年平均气温为15.6℃。

全年共营造林818公顷,其中,人工造林566公顷;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森林覆盖率22.81%。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7千公顷。全年因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100万元。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伤亡事故51起、死亡4人,分别同比下降10%和20%。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1人。

 

注:

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各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三次产业划分: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2012]108号),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就业、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数据来自商务局;实际利用省外资金来自招商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客货运周转量数据来自交通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邮政局;电信业务数据、本地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数据来自联通、移动、电信公司;旅游数据来自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教育、体育数据来自教体局;省级科技进步奖、申请专利、授权专利数据来自科技局;质量检验、国家标准制定修订数据来自质检局;平均气温数据来自气象局;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数据来自文化局;博物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据来自文物局;有线电视用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数据来自广电局;综合档案馆、已开放各类档案数据来自档案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局;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数据来自民政局;资源矿产数据来自地矿局;建成区面积数据来自城乡建设服务中心;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园林绿地面积,城市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数据来自园林绿化管理局;森林覆盖率、森林公园数据来自省林业局;农作物受灾面积、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来自民政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安监局;城乡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永城调查队;其他数据来自统计局。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