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永城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4114810015/zfbgs/20210304702200000794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1-04-22 有效性: 有效
文 号: 所属主题: 统计信息

“十三五”时期永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2 浏览次数: 【字体: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永城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外部环境错综复杂、风险挑战上升明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突破,发展方式转变迈出新步伐,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人

  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一、经济发展基础更加稳固

  “十三五”以来,永城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崭新成就。

  经济总量大幅攀升。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37.04亿元,是2015年的1.5倍(扣除物价因素),“十三五”年均增长8.0%,保持在合理区间内运行。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71亿元,是2015年的1.4倍,“十三五”年均增长7.9%。2020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46.76亿元,比2015年增加296.87亿元,是2015年的1.85倍,“十三五”年均增长13.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65.38亿元,比2015年增加119.71亿元,是2015年的1.5倍,“十三五”年均增长8.3%。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取得新突破。

  二、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十三五”期间,全市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淘汰落后产能,不断培育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粮食产量稳定增长,2020年粮食产量达到136.91万吨,比2015年提高3.06万吨,增长2.3%。

  工业经济结构继续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结构继续转型升级。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十三五”年均增长8.4%。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8%;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2.4%。

  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5.0:50.0:35.0调整为2020年的13.0:42.9:44.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比2015年提高9.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二三一”优化为“三二一”格局。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逐年提高,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变化。

  三、投资引领经济展现新面貌

  “十三五”期间,全市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新兴产业投资崭露头角,投资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主要支撑作用并引导经济逐步转向提质增效的发展新阶段。

  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提高。全市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15年的1.0:44.8:54.2调整为4.0:28.4:67.6,第三产业投资占比逐年提高,形成“三二一”的产业投资格局,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比2015年提高13.4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三五”期间,全市房地产开发由高速发展转向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的调整阶段,也是推动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15年的33.4%升至2020年的35.7%。2020年住宅销售面积占商品房销售面积比重比2015年提高11.7个百分点。

  四、市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日新月异

  “十三五”期间,全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线上与线下互动、传统商贸与电子商务融合,扩大市场规模,同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提升出口能力,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内外市场欣欣向荣。

  消费市场蓬勃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2015年的146.9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21.40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9.1%。分城乡看,城镇176.52亿元;乡村44.88亿元; 城镇消费占比明显提高。

  对外贸易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外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改造步伐,进一步提高对外贸易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020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值7328万美元,比2015年增长70.2%,年均增长11.22%。其中,出口总值478万美元,进口总值6850万美元。

  全年引进省外资金74.6亿元,比2015年增长44.6%,“十三五”年均增长7.65%。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5248万美元,比2015增长68.6%,年均增长11.01%。

  旅游市场加速发展。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达到236.61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了20.7%,年均增长3.8%;实现旅游总收入6.18亿元,比2015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19.8%。

  五、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十三五”期间,全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不动摇,着力补短板,惠民生,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跨上新台阶,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十三五”期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6588元增加到2020年的24964元,年均增长8.5%,高于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5102元增加到2020年的35088元,年均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1097元增加到2020年的16912元,年均增长8.8%。城乡收入差别比由2015年的2.26下降到2020年的2.08,城乡收入差别逐渐缩小。

  “十三五”期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00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00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20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5022人。其中,参保职工106130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8892人,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更足。

  生态质量不断提升。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73.15%,PM10平均浓度为87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至2020年末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882.4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882.4公顷。森林面积51800公顷,人均森林面积0.0371公顷。森林覆盖率25.9%。城市绿化覆盖面积2340公顷。园林绿地面积2070公顷,其中城市公共绿地面积78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0%。拥有公园18个,公园面积385公顷。公厕数120个,垃圾中转站30座。

  科教文卫体事业全面发展。“十三五”以来,全市着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2020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672所。普通高中7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职业中学3所,初中61所,小学32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前教育幼儿园273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年末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68个(包含民营团体),文化馆30个(1个总馆,29个乡镇分馆),公共图书馆30个(1个总馆,29个乡镇分馆),博物馆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综合档案馆2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88卷(件)。

  峥嵘五载创佳绩,不忘初心续新篇。“十三五”以来,全市上下砥砺奋进,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下一步,全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乘势而上全面开启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新征程,书写永城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刘欣  赵娜)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