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永城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4114810015/zfbgs/20200308702800000791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0-08-28 有效性: 有效
文 号: 所属主题: 统计信息

永城市7月份经济运行形势“回暖”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8-28 浏览次数: 【字体:

  1-7月份以来,永城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面落实“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随着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经济运行渐次有序,生产需求逐步改善,市场预期总体向好,积极因素明显增多,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发展趋势来看,全市经济呈现稳步回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全市经济运行特点

  随着复工复产的助力,1-7月份,全市经济各项指标发展稳中向好,整体经济运行呈现“回暖”趋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4.0%,位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3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同比下降6.7%,位居10个直管县市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2.7%,位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5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同比增长3.5%,位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7位;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速同比增长3.4%,位居省直管县市第4位。

  (一)工业生产持续向好,新技术新产业增长加快。7月份当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2%,比上半年增速(6.1%)提升2.1个百分点,高于商丘市(5.5%)2.7个百分点。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同比增长2.7%,与上半年相比(1.7%)提升1.0个百分点,高于商丘市(含永城市1.2%)1.5个百分点,位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5位。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速有所下降,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2.9%,大中型企业同比增长3.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制造业同比增长4.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22.2%。分行业来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5.5%,在行业大类中所占比重位列第一,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个百分点。高成长性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2%;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0.4%;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8%;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1%。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向好,工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速均回暖。1-7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与上半年(3.6%)相比提升了0.4个百分点,与商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持平,高于全省(2.9%)1.1个百分点,位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3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速虽然是负增长,但是与上半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提升,第二产业增速同比增长15.5%,与上半年相比有所下降。

  1-7月份,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8%,高于商丘(-1.1%)2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7%)19.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下降9.3%,与上半年相比提升1.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完成90.2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9%,与上半年相比提升3.0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完成42.71亿元,同比下降0.1%,与上半年相比提升3.6个百分点。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中向好,升级类商品消费增速回暖趋势明显。1-7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定增长,累计完成116.64亿元,同比下降6.7%,与上半年(-8.4%)相比提升1.7个百分点,高于商丘(-8.2%)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9.8%)3.1个百分点,位居10个省直管县市第5位。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21.04亿元,同比增长4.8%。随着复工复产的不断推进,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回暖迹象明显。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208282.2万元,同比增长5.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2133.9万元,与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相比上涨幅度有所缓慢。按消费类型分,零售业累计完成203950.5万元,同比增长5.3%;住宿业累计完成442.1万元,同比下降21.4%;餐饮业累计完成6023.5万元,同比下降7.5%。

  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上涨幅度较快,1-7月份实现销售额18.64亿元,同比上涨6.0%,与上半年(3.8%)相比提升2.2个百分点,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2.7个百分点。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有12大类增速涨势较好,其中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化妆品类、五金电料类、体育、娱乐用品类、中西药品类、通讯器材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同比分别增长6.0%、11.5%、8.8%、16.7%、130.1%、188.6%、42.2%、147.3%、128.8%。

  (四)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小幅增长,金融机构存贷款额较平稳。7月份当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完成2.4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13亿元。1-7月份,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5.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8697万元,同比增长3.5%,与上半年相比提升1.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8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收2.34亿元,同比下降12.9%,较上半年相比下降幅度继续收窄,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1.8%。分部门看,国税组织地方税收完成16.2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收5103万元,同比下降3.0%;地税组织地方税收完成0万元,与去年相比减收2.03亿元,同比下降100.0%。分税种看,主体税种两升三降,其中: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7.6%、3.3%,增值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同比下降30.3%、15.2%、29.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62.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收2.09亿元,同比增长3.4%,与上半年(0.02%)相比提升3.38个百分点。其中,八项支出累计完成50.67亿元,同比增加3.08亿元 ,同比增长6.47%,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1.01%;教育、文化传媒、社保、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交通运输和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共支出52.04亿元,同比增长6.8%,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3.2%。

  受疫情影响,银行业机构不能有效开展客户营销,存贷款增速较去年同期略有放缓,但整体仍保持平稳的增势。1-7月份,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43.57亿元,较年初增加49.47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8.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73.23亿元, 较年初增加43.83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59.98亿元,较年初增加20.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0%。

  (五)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7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4.0%,基本在可控范围内。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5.5%,其中,粮食同比下降1.4%,鲜菜同比上涨4.0%,畜肉同比上涨92.2%,水产品同比下降5.3%,蛋同比下降0.9%,鲜果同比下降11.0%;衣着同比下降2.4%;居住同比下降1.2%;生活用品及服务同比下降1.6%;交通和通信同比下降3.5%;教育文化和娱乐同比下降1.0%;医疗保健同比上涨1.0%;其他用品和服务同比上涨8.0%。

  1-7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801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9.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6%;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为186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6.5%;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数为405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为9015人;返乡、下乡创业人数为1642人。截至7月,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金额3210万元,其中,新增发放返乡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2345万元。总体来看,就业形势趋于平稳状态。

  二、拉动产业动能,优化产业结构

  (一)高成长性产业、高技术产业增速较快。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高成长性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4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扣除产业和企业部分)同比增长4.5%,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8个百分点。高成长性产业与高技术产业拉动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与上半年相比提升1.0个百分点,整体呈现逐步向好态势。

  (二)工业投资增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7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与上半年(3.6%)相比提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速同比增长19.8%,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9.3%,但较上半年(-10.7%)提升1.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中的三大领域中,制造业增速同比增长39.6%,较大幅度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三)加大民生项目支出投入力度,重点支出和疫情防控支出得到有力保障。1-7月份,民生支出累计完成52.04亿元,同比增长6.8%,占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83.2%。其中,教育支出累计完成12.63亿元,同比增长14.0%;科学技术支出累计完成1.26亿元,同比下降19.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累计完成7.88亿元,同比增长12.3%;医疗卫生支出累计完成13.47亿元,同比增长2.8%;节能环保支出累计完成7067万元,同比增长9.8%;农林水支出累计完成6.73亿元,同比增长1.0%;住房保障支出1.60亿元,同比下降6.4%。

  总体来看,1-7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向好,随着复工复产的大力推进,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回暖、稳中向好态势。但同时我们依然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稳定因素继续增加,结构性矛盾依然较突出,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较大。下一阶段,我们应严格按照省、市经济政策总体部署,综合全市经济的现实运行情况,切实保障各项经济有序进行,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力激发市场活力和增强经济内在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经济增长潜力转化为增长动力,切实把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陈芳)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