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永城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4114810015/zfbgs/20140302701400000754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4-02-14 有效性: 有效
文 号: 所属主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永城市201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2-14 浏览次数: 【字体:


 
 ——2014年1月23日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
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吕建华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永城市201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按照“持续求进,好中求快,加速转型,务实发展”的总基调,以“22662”工程为载体,着力保增长、促发展,保民生、促和谐,保平安、促稳定,基本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攀升。
初步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0亿元,增长10%左右;境内财政总收入完成75.73亿元,增长7.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88亿元,增长1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4.05亿元,增长26.7%;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3.3亿元,增长14.3%;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400万美元,增长14%。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31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8461元,增长13%。城镇化率提高2.5个百分点。全年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任务全部完成。
   (二)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积极开展“工业提升年”活动,成功申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实现龙宇煤化工和上海华谊集团强强联合;新上的中录电缆、博得铝业和投资112亿元的汇金源循环经济产业园铜铝再生利用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建食品工业园,新上项目8个;煤化工、铝精深加工、食品加工三大产业链有效拉长。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华星粉业“宇花”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预计2013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30.5亿元,增长19.4%;工业增加值212.8亿元,增长9.9%;实现利润43.7亿元,上缴税金25.6亿元。
   (三)农村经济稳步推进。
   “粮食高产创建”成效明显,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3.9亿斤,实现了十连增,位居全省第三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粮食工程、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打造高标准粮田17.9万亩。解决了11.4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永城市华星面粉食品农业产业化集群荣获省二星级产业化集群,永城市食品产业园被评为全国第二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14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0万亩,流转总面积达51.2万亩。
   (四)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14.56亿元,新增从业人员1.26万人。规划展示馆、3万吨水厂、2座110千伏变电站等投入使用,芒山路南段等8条道路已完工,中原路沱河大桥建成通车,济祁高速永城东站投入使用。20万吨乙二醇项目建设完成,博得铝业、中录电缆、陆霸车辆、新尚能、中驰龙重工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预计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646亿元。被评为“河南省先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最具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列入第一批“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培育对象”。
(五)项目建设亮点纷呈。
    深入开展了“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全年安排建设项目179个,总投资5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9亿元,实际完成21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5.2%。其中省重点项目22个,完成投资4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7.6%。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成效突出,全年通过发改委系统获批国家省投资项目62个,总投资12.12亿元,到位中央和省资金5.05亿元,较2012年增长6000万元,争取到位资金位居省直管县(市)第一位。永城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纳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其中东西城区间采煤塌陷区治理工程列入全国11个塌陷区重点治理工程之一;日月湖水库纳入《全国十二五大中型水库建设规划》;芒砀山景区纳入“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重点发展旅游项目库。
   (六)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商务中心区在总体发展规划得到省政府批复基础上,又完成了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并在全省第一批12个规划中唯一一个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商务中心区道路、供水、雨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欧蓓莎和亿丰广场主体工程完工。日月湖景区、汉文化游览区、地质公园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陈官庄烈士陵园创建4A级景区工作顺利推进。全市共接待旅客18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7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新增社区服务业3家、家政服务业6家、电子购物网站3家; 澳洲联邦(永城)村镇银行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营;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积极推进。
   (七)新型城镇化有效推进
    以“六城联创”为抓手,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暗访和技术评估,完成省级文明城市复检工作,成功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修编工作进展顺利。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淮海大道建设、东环路加宽和罩面等道路建设工程进展较快,第五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日供水3万吨城北水厂等工程开工建设。“两城”改造完成拆迁10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102万平方米。在全省各县(市)内率先启动运行公共自行车系统,共设置网点80个,投放自行车1500辆。全省各县(市)内率先建成24小时自动图书馆借阅系统。社区建设进一步规范,评审通过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45个,全面建成入住13个,建成正在入住5个,完成主体工程8个,配套设施同步推进。新完成建筑面积310万平方米,累计达到1366万平方米。新入住社区居民1.5万户6万人。
   (八)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通过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第七届面博会”等集中招商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签约落地了一批重点项目。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73.6亿元,其中省外资金48.3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400万美元;新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8个,3亿元—10亿元项目10个,1亿元—3亿元项目20个。
(九)民生实事有效落实。
“十大民生”工程安排40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农家书屋、新农村“电气化县”等23个项目提前完成,17个项目按规定时序顺利推进。社保体系日趋完善,收取“五大保险金”6.44亿元,发放3.7亿元。新增城镇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在就业1.1万人。发放城乡低保金8869万元。加快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改扩建农村幼儿园77所和市直第二幼儿园,积极开展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全国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县”创建活动。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5%,市妇幼保健院等4个建设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先住院后交费”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落实。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各类保障房项目和煤矿沉陷安置小区项目有序推进。
各位代表,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承启之年,一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压力大;煤炭行业价格、需求出现下降,效益下滑,电解铝行业仍然呈现亏损状态;土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节能降耗任务繁重,环境容量仍然有限;城镇化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增大;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仍较为繁重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二、201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及预期目标
2014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中原经济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以打造“富裕永城、文明永城、平安永城、生态永城、幸福永城”为总布局,以“勇当排头兵、争做先行者、打造示范区,百强晋位、富民强市”为总目标,以“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科学发展为路径,以“一城五区”为载体,以“持续求进、好中求快、调转并重、改革创新”为总基调,着力稳增长、促发展,着力调结构、促转型,着力抓改革、促创新,着力强支撑、创优势,着力保民生、促和谐,持续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增长11%,进出口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率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之内。   
    三、201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
围绕总体思路,实现全年预期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项目建设,确保投资快速增长。
   今年继续实施项目建设带动战略,切实抓好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事关民生持续改善的重大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安排省、市重点项目200个左右,总投资600多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0亿元左右。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工程形象进度达到年度计划目标,确保重大项目全面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围绕政策导向、资源特色、产业基础,研究、包装和储备一批民生、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以及国家有关部委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加大利用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机制,重点是在项目审批、土地征用、规划布局、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按照从快从简的原则办理行政许可手续,支持项目早落地、早开工。
  (二)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抓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突出抓好小麦、玉米、大豆三大作物的创建活动。建立小麦高产创建方5个、玉米高产创建方5个、大豆高产创建方4个,面积每个10万亩。
二是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按照高标准粮田建设要求,抓好千亿斤粮食工程、现代农业粮食产业类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土地整理、井井通电等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建设高标准粮田17.8万亩。
三是不断强化农业生产科技支撑。利用省农科院技术和人才优势,建立优质大豆、优质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基地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联合创建高产、超高产示范样板,探索粮食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高产优质发展模式和生态优质高效农业发展途径。
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以五大面粉集团为依托,加快主食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广泛推行以订单为纽带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
五是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新型产业体系。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把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形成龙头企业集群,重点推动以永城众品食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生猪产业群建设。
    六是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农业产业化集群,综合运用政策引导、项目扶持、金融服务、技术支撑等手段,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职业化新型农民。
   (三)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806亿元,增长18%;完成工业增加值226亿元,增长12%。
一是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市产业集聚区继续按照“四集一转”、“三规合一”、产城互动的总体要求,以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为主线,强力搞好基础建设、项目建设、社区建设、平台建设,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区综合竞争力,推动产业集聚区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使产业集聚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引领转型升级、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载体。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3亿元,实现税收14亿元。新上亿元以上项目25个,争创河南省高新技术开发区。
二是提升优势产业高端发展。抓好骨干膨胀、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推动煤—电—铝—铝精深加工、煤—煤化工—精细化工、煤—电—建材三大优势产业向高端迈进。重点抓好煤化工二期40万吨醋酸、乙二醇项目的投产。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大力创建知名品牌,新建1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三是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努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抓好3万吨电子铝箔项目满负荷生产,加快吉阳光伏发电、中驰龙结晶管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四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皇沟工业园建设和食品产业园,积极推进挂优靠强和上市融资,抓好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培育,打造一批裂变式增长的大企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环节延伸膨胀。
   (四)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一是强化城市产业支撑。扩大中心城区规模,高境界规划建设商务中心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突出发展楼宇经济,以高端楼宇项目为载体,加快发展金融、创意、研发、商务、餐饮、购物等服务业,不断提高楼宇经济贡献率。
二是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片区拆迁、组团开发原则,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的前提下,依法有序推进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年内完成城中村片区化改造100万平方米。完善建成小区和新建小区功能配套,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改善市民居住质量。
三是增强城市承载功能。开工建设雪枫路和文化路铁路函人行通道;开工建设东环环路南段、芒山路北段等道路,完成中原路罩面、文化路改造等工程。完成一批新建道路路灯安装工程。完善市政管网系统,规划建设城区新的热源点,稳步推进城区居民小区供暖改造。深入实施城市精品绿化,完成汪楼沟风景林带二期绿化工程等绿化工程。
四是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六城联创”工作,紧盯创建目标任务,推动“六城联创”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进一步规范城区市场经营秩序、交通客运秩序,加大环卫保洁工作力度,保护生态绿化成果,提升城市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硬化和秩序化水平,打造文明和谐宜居城市。
五是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沱浍河航运工程、济祁高速二期、邢商永地方铁路、郑徐高铁永城北站建设。开工建设外环线,完成S327改扩建工程,完成通村公路60公里、县乡公路25公里,危桥改造157延米。积极推进城区和农村电网的改造和扩容。建设光纤宽带、光网小区,建设4G基站和升级无线网络,推进“数字永城”和“智慧永城”建设。
六是加强小城镇建设。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扶持力度,把项目建设和产业支撑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主攻方向,夯实城镇化基础,凝聚人气,提高小城镇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将城中村、产业集聚区中二三产业就业的人转为城镇人口,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向小城镇转移。   
七是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市按照产业、新农村、土地利用、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规划“五规合一”的原则和突出“五大重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新农村规划,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五)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加快推进商务中心区建设。继续加大区内交通、给排水、电力、通信、供气、供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进欧蓓莎、亿丰广场开业运营,加快金博大商业综合体项目的建设进度。开工建设金融中心、商业街、汉宫大酒店、振兴商务园区等项目。积极引进星级酒店、中高端购物、娱乐、餐饮、体育、健身、电影等企业入驻,努力打造高端商务中心区。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生态旅游区建设。深入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市创建工作,开展景区创建活动(芒砀山景区创5A,陈官庄烈士陵园创4A),打造以芒山为主的汉文化旅游、以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纪念馆为主的红色旅游及以日月湖为主的生态旅游,以打造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不断完善旅游要素体系建设,强化宣传营销力度,使旅游产业成为永城支柱产业之一。
三是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大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力度,建设一批高档商务宾馆酒店,引进一批零售品牌店,不断提升我市餐饮、住宿、娱乐等消费水平,推动商贸流通业上档次、上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积极引导和拉动农村消费,促进商贸业全面提速。
四是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租赁、现代物流、社区服务、家政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电子商务、信息化服务、电子政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六)抓好循环经济发展,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
一是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以产业集聚区和重点企业为载体,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进一步拉长循环产业链条,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二是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工作。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考核,强化节能评估审查,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加强市级节能监察能力建设。三是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污染减排工作目标,创建5个省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确保重点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建成中水回用项目、市第五污水处理厂。四是积极探索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新模式。启动《永城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编制。制定并实行合理的新建项目土地使用率标准,推动工业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美丽乡村集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严格遵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确保占补平衡,不越红线。
   (七)抓好管理制度创新,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争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流转试点。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争取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0万亩。二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继续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先住院,后付费”制度,推进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建设,继续落实药品销售零差价制度。三是继续落实以资源性产品为重点的价格改革。继续完善落实居民阶梯电价、水价、气价等政策,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要素保障能力。四是积极探索融资体制改革。尽快推进依托市金财投资公司发行城投债的申报审批工作,加快市农村信用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五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六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突出工业项目,突出招大引强,突出主导产业,突出落地产业集聚区”,紧盯国际国内500强、行业100强及国字号大企业、大集团,加大产业承接转移,全年利用省外资金50亿元。
   (八)抓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民生改善。
一是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争实现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5000人、再就业培训1800人、创业培训400人。新增城镇就业5600人、困难对象再就业8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00人。境外劳务输出实现550人次。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和救助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率,努力实现社会保障人群全覆盖。统筹社会资源,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关心和照顾,继续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新建保障性住房2000套,做好塌陷区群众安置。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教育方面:新建农村社区标准化中小学4所,改扩建农村小学30所;开工新建集聚区高中、进修学校、幼儿园等建设项目;继续完善小学附设幼儿园的功能,迎接省政府对“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验收;完成省下达的职业教育攻坚目标任务;争取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县验收。加快河南煤化学院建设。医疗卫生方面: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不低于97%;完善卫生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病房楼建设项目、市疾病控制中心综合业务楼建设项目、市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市卫生监督所、农合办和120急救指挥中心综合办公楼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改扩建薛湖等5个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方面:坚持基本国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开展“关爱女孩”、“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文化事业方面: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市为抓手,继续开展“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实现乡镇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全覆盖,“两馆一站”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开放,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文化活动需求。三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特别要对教育、医疗、涉农收费和食品营销、建筑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充分发挥政府价格调节基金保障供应、平抑物价的作用,加大粮油肉菜生产储备,确保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改进信访稳定工作,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积极主动地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永城”。加强“六五”普法宣传。强化执法人员教育管理,提升执法水平。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创建“平安永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行业主体责任,加强属地管理,夯牢基层基础,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走私贩私、非法传销行为,建设“安全永城”。
各位代表,2014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我市各项经济建设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