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永城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4114810015/zfbgs/20130312701400000751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3-12-14 有效性: 有效
文 号: 所属主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永城市201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4 浏览次数: 【字体:


——2012年4月20日在市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吕建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严峻挑战,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省直管等机遇,以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突出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产业集聚区建设,顺利完成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实现总体平稳较快增长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45.7亿元,增长11.5%;境内财政总收入完成71.3亿元, 增长32.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01亿元,增长5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8亿元,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5.7亿元,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6577元,增长20.8%;城镇化率达到40%,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再次跨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列第92位。
(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种补贴1.94亿元。粮食生产克服低温、干旱天气再获丰收,总产达22.74亿斤,增长0.6%,再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新建、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60个,全年实现产值39亿元,增长11.6%。完成营造林3.4万亩,义务植树271万株。疏挖骨干沟河8条,维修、新建各类桥涵753座,新打并配套机井1560眼,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9.3万亩。
(三)产业结构调整有新突破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15:68:17,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一是强力推进煤化工、铝精深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建设,拉长产业链条。皇沟酒业成功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207.8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利税总额101.7亿元,增长17 %;二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发展旅游业,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参与我市旅游资源开发。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客147.8万人次,门票收入2239万元。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240度景画建成开馆。完成汉文化博物馆、文圣园景点主体工程和芒砀山碑林项目工程,刘邦汉文化景区建设开工,芒砀山景区被列为河南省十大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乡级农家店升级改造工程,建成农家店721家。物流、通讯、保险、中介、金融服务、信息咨询等社会服务业也得到了健康发展。三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着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涉农龙头企业专业化、规模化。
(四)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修编完善了东城区控制性详规和城市主要道路节点修建性详规,编制完成了西城区控制性详规,开展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全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0.85亿元。新修城市道路4.5公里,新建桥梁2座,完成3条主干道路罩面13.7万平方米,建设小区道路56公里,铺设供排水管道10公里、燃气管道27.5公里;启动建设了第四污水处理厂、中原路沱河大桥等一批重点市政设施。完成园林绿化45万平方米,新建了天香公园,完善了和谐公园游乐设施。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加强了西城区管理,严查了违规建设行为。城镇化率达40%,增加2个百分点。新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26个、社区公共活动广场38个,新增社区居民4.3万人。
(五)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75亿元,增长79.4%;实现税收10.19亿元,同比增长154.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亿元,增长37.5%,其中工业项目投资完成62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在建工业项目33个,其中新建项目25个。新建15栋四层标准厂房13万平方米,其中6栋主体基本完工;六中、八小、卫生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成使用。已入驻企业71家,从业人员3.1万人。
(六)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我市列入省管理的重点项目神火集团1X60万千瓦发电机组、永煤集团顺和煤矿、济祁高速公路永城段,全年完成投资11.679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17%。永登高速已正式通车,沱浍河复航工程已开工建设。纳入商丘市2011年重点项目25个,当年完成投资4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74.3%。根据国家资金投向,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扶持,争取项目43个,总投资4.35亿元,争取上级资金1.9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资金1.7亿元,省补助资金0.25亿元。
(七)民生持续得到改善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15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50人。启动了新农保试点工作,参保93.7万人;900套廉租房和1610套保障性住房正在建设,8个安置小区进展顺利,部分已具备入住条件。及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城乡居民低保金、五保供养金和困难群体救助金。圆满完成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市)专项行动计划项目——优质无公害生猪产业化开发,再次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进步市。建成使用市第六小学,36个校安工程项目进展顺利。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东城区人民医院病房楼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新建、改扩建标准化村卫生室200所;新农合参保118.25万人。计划生育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连续8年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荣誉称号。完成数字电视平移2.7万户,安装农村有线电视1.6万户;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4个,升级达标5个;新建村级文化大院129个、农家书屋497个;免费开放了市图书馆、文化馆,市文化馆顺利通过国家一级馆验收。成功举办了第24届中国围棋名人战、中美男篮对抗赛等一系列赛事;荣获“全国文化建设示范城市”、“中国最佳文化创意城市”、“中国长寿之乡”等称号。
总体上看,2011年我市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仍未解决,一是人均经济指标比较低,城乡发展不均衡,要素保障能力差,经济持续增长压力大;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压力大;三是资金、土地、环境、能源等加快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增多,节能减排压力大;四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拆迁、教育、医疗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保民生促和谐压力大;五是农业稳固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
二、201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及主要目标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工作,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实现“十二五”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商丘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按照市十一次党代会总体部署,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围绕建设集聚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和“百强晋位”、“富民强市”的战略目标,持续求进,好中求快,加速转型,务实发展,坚持稳增长、促发展,调结构、促转型,抓改革、促创新,惠民生、促和谐,保稳定、促平安,着力在“三化”协调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在扩内需、创优势、破瓶颈、惠民生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在四项重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努力保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          
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1%左右;      
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13%以上;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
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 ;
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7、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
8、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之内;
9、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三、201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
围绕2012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预期目标,我们要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扩大投资和消费,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1、扩大投资规模。一是抓好工业、农林水利、交通、城镇基础设施、电力、旅游、社会事业等领域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二是继续加大上级资金争取力度将争取中央、省资金纳入目标管理,市财政将争取上级资金前期费用列入预算,为争取项目资金提供更好条件。三是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国家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扩大市场准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财税支持、减轻企业负担,确保民间投资有较大增长。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四是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搞好服务对全市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优先配置土地、电力等资源,优先保障环境准入,优先保障建设资金,优先办理各项手续,确保项目尽快启动。五是全面落实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节点控制、建设环境等方面的督导机制,推动一批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
2、促进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一是增加居民收入认真落实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确保农民生产收益增加;落实国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标准等政策,努力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二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三是发展服务性消费努力扩大居民文化、家政、老人护理、健康保健、休闲旅游、金融保险及信用等消费。
(二)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1.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促进煤化工和铝精深加产业集聚,拉长煤~煤化工、煤~电~铝~铝材加工、煤~电~建材三大产业链。围绕产业集聚区内的主导产业,发展上下游产业和关联产业,形成共享资源和互相利用的企业共生组合。全力抓好煤化工年产40万吨醋酸、年产20万吨乙二醇、3万吨电子铝箔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好1×60万千瓦超临界电厂投产工作。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为契机,发挥国家级面粉检测中心作用,整合行业资源,集中生产要素,形成3~5个大型面粉集团,统一面粉产品品牌及产地标识,叫响“中国(永城)面粉城”国字号品牌。
2.加快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依托现有基础、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产业平台、检测平台、交易平台、科研平台建设,发展创业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中心等各种创新载体;加快建设中国谷物研究院,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增强创新能力和技术开发应用能力,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三)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提高承载水平
产业集聚区是永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载体,永城经济长远发展的两大增长点之一,产业集聚区建设必须以“争创新型工业化示范集聚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集聚区、产城联动发展示范集聚区”为抓手,强化集聚区主导产业集群培育。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按照“七通一平”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完善、改造和提升集聚区内的路、水、电、气、暖、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开工建设铝精深加工制造产业园110KV变电站、煤化工产业园110KV变电站,完成集聚区输变电线路工程。建设产业集聚区8×100m3CNG储配调峰总站、日加气3万m3CNG汽车加气站。建成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完成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建设。二是提升服务功能。完成产业集聚区交通站点的规划,开通公交线路,启动集聚区客运站项目,加快农贸市场、餐饮、早点市场建设。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强与各商业银行沟通协调,争取贷款授信额度,完成融资1.6亿元。加快信用担保平台建设,成立集聚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推进产城融合。三是以推动产城互动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产业集聚区。按照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要求,加快推进集聚区内村庄整合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今年年底之前,产业集聚区范围内所有村庄必须拆迁完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50%以上。强化园区管理,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化。四是围绕主导产业,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在建项目竣工6个,新上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15个,其中3亿元以上项目4个,5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力争新上1个10亿元以上重大主导产业项目。
(四) 以粮食核心区建设为重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抓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突出抓好5个小麦、4个玉米、2个大豆部级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23亿斤以上,打造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
二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依托,建立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20个以上,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9个。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重点抓好4个省级示范社和10个市级示范社建设。
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2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争取农资综合补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2万亩。新建维修桥涵300座,加大沟河治理力度,完成碱河部分河段、袁庄沟疏浚。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8万亩,新建旱涝保收田6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8万亩。
四是继续发展劳务经济。积极扩大对外劳务输出规模,培育壮大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确保2012年度实现劳务输出31万人以上,工资性收入31亿元,境外劳务输出515人次。
   (五)突出抓好旅游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一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按照旅游产业规划,做大做强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陈官庄红色旅游景区和日月湖工程“三大旅游支点”。开工建设芒砀山地质公园,完成博物馆和文圣园的装修、布展填充工作,年内对外开放。陈官庄烈士陵园加快纪念馆二期布展和环境整治,力争年内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人工湖生态旅游景区,要尽快建设,同时,加强酂城古文化遗迹、崇法寺塔、抗大四分校等重点遗址的保护工作。申报3—5家星级饭店,完成20家农家乐宾馆建设,着力打造汉文化、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二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充分发挥我市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加快我市物流园区建设,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各专业市场发展。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三是加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围绕接通外出口,打通内循环,形成畅通、便捷、高效的城乡交通体系。积极推进济祁高速(永城段)工程进度,确保年底实现通车。协调开通永登高速卧龙出口,配合搞好郑徐高铁工程建设和沱浍河航运工程4座船闸建设。开工建设邢商永地方铁路薛湖矿—陈四楼煤矿铁路连接线、新庄矿—神火工业园—车集矿铁路连接线。打通东环路铁路涵洞。做好省道S327马开线前期工作。改建县、乡道路36公里,创建文明示范路110公里。改造、新建交通桥梁20座。
(六)以新型城镇化为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是加强中心城区建设和管理。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开工城市规划展览馆和体育中心二期工程,完成3万吨/日供水工程建设,加快强弱电入地工程进度。开展背街小巷治理工程,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新建20座城市公厕、5座垃圾中转站。加快日月湖开发建设和治理。加快中水回用项目、 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建设。搞好城市街心、街头、廊道、游园的绿化,提高绿化率、提高绿化层次。新修雪枫北路等一批城区主次干道,打通断头路。                            
二是抓好中心镇建设。重点抓好芒山、马桥、高庄、酂城、薛湖、陈集等一批中心乡镇的规划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抓手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来推动新型城镇化。继续完善和提升村镇体系规划,按照新型农村社区的要求去设计,去规划;做到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实现精准对接。市财政计划拿出4000万专门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奖代补。积极整合所有涉农资金和社会化运作方式,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七)狠抓节能减排,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严格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管理。认真落实省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建立节能目标监测平台,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二是强化能耗强度约束。前移能耗控制关口,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作为落实先进能耗标准和合理利用能源的重要措施。将节能评估文件及其审查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以及项目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未通过节能评估审查的,一律不得审批、核准或开工。三是深入推进结构节能。大力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等手段,加快淘汰低效的燃煤锅炉、风机、水泵、压缩机等高耗能等设备,加快发展低耗能产业,减少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压力。四是加强重点领域节能。认真组织实施企业节能低碳、绿色节能建筑等节能专项行动,由主要依靠工业和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向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商贸流通等领域节能转变。支持重大节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高效节能产品。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市为依托,在做好神火集团和永煤集团永夏矿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基础上,实施煤矸石、粉煤灰、煤渣等综合利用,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积极推进清洁生产。
(八)以财源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财税工作
一是加强财源建设。积极推进一批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培育一批能大幅度增加税收的项目。二是强化税收征管。开展高收入行业和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依法征税,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等违法行为,使经济发展的成效切实反映到税收的增长上。三是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增强公共财政意识,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和民生问题上。四是抓好金融工作。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市环境建设,探索银企协调机制,强化信用担保机构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农民发展生产资金缺乏的问题。
(九)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步落实和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推进趸售电价改革,落实居民阶梯电价方案。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到村卫生室。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引导和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转包、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土地规模经营,鼓励和规范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二是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招商引资由工业领域向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由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拓展,由引进资金向引进技术、品牌、人才拓展。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全省重大招商活动。
(十)狠抓社会事业,注重民生改善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争取开工建设河南煤化学院。在东城区建成市第五中学、1所小学、1所公办幼儿园,在西城区建设1所九年义务制学校,在每个乡镇开工建设一所公办幼儿园。完成36个校安工程项目建设及西城区两所高中老校区改扩建工程。
二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加快东城区市人民医院建设,在东城区建设1—2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工建设市妇幼保健院、市疾控中心、市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2所,完成10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
   三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宣传教育,弘扬新型婚育文化。做好生殖健康、避孕节育服务,不断拓宽计生优质服务范围。加强城区人口和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服务工作。
四是扎实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新建村级文化大院100个,新建农家书屋160个。争创“中华诗词之乡”和“中国书法之乡”。全年举办2次以上大型文化活动,积极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完成城区数字电视平移0.5万户,发展农村有线电视1.5万户。
    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和就业培训,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完成5000名农民工务工技能培训;新增城镇就业663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40人,其中困难就业群体再就业9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强城乡低保监管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加强敬老院建设改扩建敬老院10所,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70%。积极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保障性住房6323套,其中经济适用房3500套,廉租房823套,公共租赁房2000套,资助解决100户农村特困户住房困难。做好沉陷区搬迁安置工作搬迁安置村庄10个,复垦沉陷土地1500亩。
六是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减少青少年犯罪,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黄、赌、毒活动,防范和打击邪教组织非法活动。加强普法宣传,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生产执法,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坚持公民恳谈日制度,落实大民调工作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起点,我市已具备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和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务实奋进,为实现永城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