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永城资讯>详细内容

明晰路径勇前行——“奋力在率先全面实现现代化征程中挑大梁走在前作贡献”系列述评之三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1-30 16:00:00 浏览次数: 字号:[小]   [大]

  每座城市都在时间长河中航行,如何实现富民强市,看的就是能不能回应人民呼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符合市情的发展道路。

  在岁末年初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晰了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路径:实施“1267、3510”产业发展规划,继续朝着“三个一”总发展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一)夯实“1”这个基础,筑牢农业经济“压舱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粮食安全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对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与决心。

  粮稳则天下安。市委将“1”这个基石纳入“1267、3510”产业发展规划首要位置,明确指出要打造1平方公里的富硒食品产业园,建设100万亩高标准粮田、30万亩富硒农产品基地、10个源头可追溯的万亩方基地,就是要立足绿色生态和富硒资源优势,通过富硒产业集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永城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全国首批具有天然富硒地块的城市,拥有100万亩集中连片的富硒土壤资源。近两年,我市推出了“富润嘉”牌富硒面粉、面叶、挂面等系列产品,并研制开发了多种特色产品,产品附加值高于普通农产品5倍以上,效益十分可观。我们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主要抓手,依托“中国面粉城”金字招牌,聚焦“永城富硒”面粉食品特色主导产业,围绕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加快培育壮大富硒功能农业、富硒现代食品工业等“富硒+ N”的产业集群,推动全市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农民增收优势,让“永城富硒”走出中原、走向全国。

  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的核心区,永城耕地面积217万亩,粮、油、面粉在这里有特殊的地位,承担着粮食安全重任。我们要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规划引领,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做大做强粮食产业经济。同时,要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着力在“特”字上做文章,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着力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生产标准化、管理智能化、溯源可视化、产品商品化、产品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二)强壮“2”这个筋骨,擎起工业经济“顶梁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面对多重叠加的重大战略机遇,作为资源型城市和工业强市,永城有责任、有条件在实践区域协调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扛起更大担当、展现更大作为。

  为此,我市在加快完善化工、装备制造、面粉食品、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体系的基础上,立足资源禀赋,进一步提出培育壮大化工新材料和金属新材料两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努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市。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离不开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项目从何而来,靠的就是招商引资。我们要持续坚持“背靠大中原,面向长三角,融进苏沪浙”的发展思路,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按照主导产业链图谱和招商链图谱招商,全力成功招引一批高质量项目。要把市“两区”作为换道领跑、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主抓手,加快推进经开区“三化三制”改革,探索“管委会+公司”模式,推动经开区尽快创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招商引资提供坚实支撑。

  永城作为传统产业大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还不够高,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还不够强。我们要主动融入全国、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推进工业经济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努力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三)激活“6、7”这个动力,点燃城市经济“强引擎”。

  去年,第一财经根据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对河南各地市、县级市的城区人口规模进行了梳理,发现全省有12个中等城市。永城市以常住人口125.6万人,城区人口50.5万人入榜,处于中等城市行列,是目前全省唯一一个县级城市。

  城区人口是衡量城市规模的标准,我市城区人口规模已经进入中等城市行列,现在急需以中等城市的标准重塑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市区对全域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空间深度融合、业态良性互动、要素畅通循环。我们要坚持战略性、前瞻性思维,高瞻远瞩布局谋篇,进一步做大做强城市经济,不断增强与中等城市相匹配的综合承载力。

  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就要聚焦重点,加快在日月湖景区植入六大经济业态,在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美丽河湖的基础上,力争创建国家级美丽河湖;加快赋予芒山7大城市功能,主动融入新城区、老城区、芒山“金三角”发展规划,加速实现芒山由镇到城的转变,努力将芒山打造成为永城的副中心。

  (四)撬动“3、5”这个杠杆,绘就全域旅游“新图景”。

  永城是一座传统的资源型城市,我市创造性提出“3、5”,就是坚持用战略思维谋划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以全域旅游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要依托铁路公交、人才公寓、汉风九里等重大项目,加快景区星级创建,构建“3+5+N”大文旅发展格局,努力打造辐射半径300公里1亿人口的周末游、自驾游集散地,构建起“北芒砀、南两湖,西乡村、东田园”的全域旅游新态势。

  永城文脉悠长,文化厚重,是汉兴之地、千年古县,也是汉文化的发祥地。芒砀山旅游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和中北部10省“网民和游客最喜爱的十大超级景区”,已纳入河南省“三点一线”黄金旅游开发带。我们要想方设法为汉文化旅游发展输血,抓产业结构调整,深化院校合作,深挖历史文化底蕴,深度谋划项目,继续推出一系列沉浸式体验产品和文化演艺产品,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潜力,不断做强文化旅游。

  作为革命老区,永城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热土,拥有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和抗大四分校旧址等,党史和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我们要持续做优红色游,以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抗大四分校旧址等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红色教育干部培训基地、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功能,丰富教学实践,加快打造成为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持续做强生态游,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创建星级景区为抓手,以建设国家级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加快日月湖景区5A级旅游景区创建和水上森林公园建设,将其打造成生态优美、经济活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景区,持续做大“两湖四带一湿地30公园”的城市生态圈,完善“一山九川七廊道”全域绿色生态体系。

  (五)打造“10”这个一体化,下好城乡融合“一盘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这是党中央对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提出的明确要求,指明了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大文章的必然路径。

  开通了城乡公交线路73条,配备新能源公交车382辆,行政村通公交占比达到100%;引江济淮工程全线贯通,永城百姓即将喝上长江水;新城扩容、老城提质,“一体两翼”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以市人民医院、中心医院两大医疗健康集团龙头作用,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网底,“村医—乡镇卫生院—集团总院”转诊机制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市围绕中心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目标,以城带乡、协调推进,城乡融合更加均衡,新型城乡工农关系全面繁荣的动人图景跃然眼前。

  永城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市、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市,下一步要以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要素配置等为着力点,持续推进城乡规划、公交、环卫、水务、康养、医疗、教育、物流信息、平安建设、应急反应等城乡融合“十个一体化”工作机制,推动农村资源有效激活,城乡要素有序聚合,让城乡居民同等享有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市委、市政府已经擂响了在率先全面实现现代化征程中挑大梁、走在前、作贡献的战鼓,再次确定了方位,找准了目标,明确了路径,惟有锚定“三个一”发展目标,聚力“1267、3510”产业发展规划,撸起袖子加油干,如脱兔般奋跃而上、飞速奔跑,方能在“加快建设商丘副中心城市、打造中等城市”新征程中展新颜、开新局、谱新篇。(今永平)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