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永城资讯>详细内容

“藏粮于技”的永城实践——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10 09:40:00 浏览次数: 字号:[小]   [大]

  无人机喷洒农药、农技专家直播上课、育种专家远道而来看农业、现代农机披挂上阵、农资由电商送货上门……“三夏”大忙已过半,田间地头处处是丰收景象,今年我市夏粮丰收已成定局。丰收的背后,离不开“藏粮于技”这一战略成果的沉淀。

  在我市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疫情增添了不少困扰。所幸的是,今年春耕春管中出现的农业科技让人眼前一亮,这场“危”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兴农的发展之“机”: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灌溉控制、全自动喷灌、农田小气候站、多要素自动气象站、自动土壤水分站……紧迫之时,这些科技手段“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为春耕春管救急解难。

  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软硬件同时发力将长期决定农业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就必须用好“科技”这把利器,藏粮于技、兴农于技。近年来,我市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成果转化推广不断加强,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院市合作共建注入“科技强芯”

  “当前小麦长势如何?”“你种植的郑麦1860有多少亩?”“种植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育种专家许为钢多次来到永城,深入优质小麦品种郑麦1860示范种植基地,现场察看小麦长势,与种植大户深入交流,了解播种及管理情况,并具体分析、研判苗情。

  这是省农科院与永城开展院市共建的因缘际会。

  为打造“藏粮于技”高地,我市开展市校合作聘人才解难题,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教授工作站,由知名学者把脉会诊解难题,推进我市现代农业迅速发展;院市共建引良种推良法,与省农科院建立中原学者工作站,知名小麦和大豆育种专家在我市设立新品种试验田,推广集成新技术,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融合,单产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改善。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工作,永城是省农科院2012年首批启动的院市共建综合科技示范市,在合作共建工作中,工作成效名列前茅。2020年,永城又顺利成为全省15个第二轮院市共建县(市)之一。

  为做好院市合作工作,我市以省农科院专家为技术纽带,开展小麦、大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以小麦新品种郑麦1860和大豆新品种郑1307为主导品种,通过建立高产高效产加销一体化示范基地,开展小麦、大豆高产优质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打造政商产学研有机结合,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示范推广新模式,形成小麦、大豆专种、专收、专储、专用,产加销一体化的优质小麦和大豆产业格局,叫响了“永城小麦”“永城大豆”“富硒小麦”品牌,提升了我市农业产业的内在品牌价值。

  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郑麦1860高产绿色高效示范基地5万亩,郑1307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基地6000亩;郑麦1860年种植面积超过了30万亩,郑1307年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通过辐射带动,周边地区郑麦1860种植面积超过了300万亩,郑1307种植面积超过了100万亩。

  粮油高产创建实现增产增收

  耕地有限,科技无限。只有用好科技这把利器,才能真正让科技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为解决好我市小麦面粉食品转型升级问题,我市以转方式、提单产、优品质、增效益为中心,开展小麦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集中资金、集成技术、集汇力量,创建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广、带动强的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大市,辐射带动全市180万亩小麦均趋绿色高产高效。

  设立试验区,破解技术瓶颈。全市共设置四个试验区,地点设在演集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试验示范基地:新品种展示田100亩;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田50亩;百亩攻关田100亩;植保专业化综合防治示范田200亩。建设内容是进行小麦新品种、栽培新技术试验,其目的是推进小麦绿色节本增效、产品升级,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集成技术。

  打造示范区,推广集成技术。广泛推广应用成熟的绿色优质高效技术模式,并积极落实“两减”(减肥、减药)新方针,重点推广优质小麦品种、配方施肥、种子包衣、“一喷三防”绿色防控等成功技术,主推“一高、二优一推、三防”集成技术。通过在示范区内大力推广综合配套技术,达到农机农艺深度融合,良种良法高度配套,优质高效同步实现,生产生态协调发展,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

  2021年,我市优质麦基地项目区平均亩产较大田增产12%以上,共为农户增收3000多万元,为面粉企业增效1.8亿元。

  布局复合种植提升大豆产能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农业农村部首次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为增加大豆生产的措施在全国推广。

  永城是优质高蛋白大豆生产优势区,常年种植大豆100万亩左右,面积占河南的1/8,产量占河南的1/7。为落实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我市在稳定大豆种植面积的前提下,从2013年开始,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和示范,取得了成功经验,这项技术能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产100公斤大豆。

  “永城大豆和玉米种植季节完全重合,大豆、玉米争地问题十分突出。”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立峰介绍说,为了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我市实施了产能提升工程,从2013年开始,争取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四川农大、河南农大的技术支持与指导,连年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具备了示范推广的基础。

  2020年,永城新全家庭农场试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亩,经实打测产,玉米亩产604.4公斤,大豆亩产111.5公斤,取得了成功。2021年,在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观摩会上,永城作了典型经验介绍。此外,我市还与省农科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持续引入大豆新品种、新技术,大豆单产不断提升,近三年亩产175公斤左右。

  永城是国家确定的适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主要地区,2022年承担复合种植任务3.5万亩。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前谋划,强力推进,建立三级联动机制,市级成立复合种植领导小组,专班推进;乡镇设立对口工作专班,强化落实;技术服务组分乡包户、责任到人,全程为群众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分批次召开宣传动员会,开展两次经营主体技术培训会,参加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线上技术培训,切实增强了种植积极性,提高了种植能力水平。

  同时,制定了《永城市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编印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手册》,组织召开专家技术人员研讨会,筛选适宜带状复合种植的模式和大豆、玉米品种,提前调配种子。按照自愿的原则,组织经营主体积极申报带状复合种植,签订协议书,将任务落实到种植大户、具体到地块。动员鼓励有条件的经营主体准备专用播种、施药、收获机械,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强现有机具改装,降低投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努力实现种、管、收的全程机械化作业。

  2022年,永城荣获农业农村部批准的“国家级大豆制种大县”和“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两大荣誉称号,国家对制种大县每年奖励资金最高5000万元,可连续奖励5年。(记者 何燕子)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