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谱写永城市统计高质量服务新篇章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06 08:50:00 浏览次数: 字号:[小]   [大]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是维系统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永城市统计局坚持“强管理、重核算、实调查、深分析”的指导思想,大力实施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精品工程。通过多方共同努力,统计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统计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得到社会认可赞同,浓笔重彩谱写了全市统计高质量服务的新篇章。市统计局先后荣获《中国信息报》表彰的“统计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统计系统先进集体、全省统计业务工作先进单位、商丘市文明单位标兵和市综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20多项荣誉称号。
  一、主要做法
  (一)廓清基本思路,打造永城统计高质量服务的优秀品牌。市统计局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夯实基础、一流服务”为总基调,以“标准一流化、办公信息化、人员专业化、管理规范化、统计科学化、数据精准化”为总要求,不断廓清“站全局、谋发展、建机制、带队伍、夯基础、优服务、树品牌”的基本思路。围绕夯实统计基础,着力把握“四个坚持”:坚持把人心带齐,把基础做实;坚持把素质提升,把机制健全;坚持深入研判形势,把统计做精做实;坚持强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统计基础规范化水平,打造永城统计高质量服务的优秀品牌。
  (二)努力提高素养, 为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市统计局把学习当作政治责任,把素养当作精神追求,坚持强化学习培训,提高人的素养。一是积极举办学习大讲堂,局领导带头讲,工作人员轮流讲,从持稿到脱稿,再到使用PPT课件,已举办讲堂146期。此举激发统计人员激情,塑造了“永城统计精神”,在全省统计系统引起反响;二是每月开展一次统计分析报告解读演示比赛,各专业科室制作PPT课件,深入分析经济运行态势,对解读演示情况打分评奖,纳入年终目标绩效考评;三是举办专题讲座,多次聘请省统计局、省统计科学研究所、市委党校等专家或讲师,举办统计或经济发展讲座,已举办9期;四是开展各类培训,已选派专业人员到全国高校、统计教育培训基地(中心)参加培训64人次,参加省局培训1246人次,乡镇、“两区”和“四上”企业统计人员培训9300余人次;五是考取统计职称,鼓励专业人员报考助理统计师、统计师和高级统计师,统一解决教材、考务等费用,已有22人报考、13人获得了统计专业职称;六是扎实推进文明机关建设,文明单位标兵创建常态化,统计人员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统计人才队伍,为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三)完善运行机制,夯实统计规范化建设的组织保障。一是建立组织,成立了统计执法检查领导小组,加强基层统计人员配备,每乡镇不少于2人,每“四上”企业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人员;重视部门统计工作,实行信息资源互补和共享,做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部门信息沟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完善制度,制定数据质量评审和查询、统计工作考核等制度,逐步形成了统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实行目标管理,将统计工作列入市局、乡镇、部门等各单位的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年终考核,成绩与年度评先挂钩,增强了各层领导和统计人员的责任感、事业心;四是加强督导,市局六个督导组经常深入一线对“两区”、乡镇和“四上”企业统计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五是奖罚分明,采取奖罚措施,在“三农普”“四经普”期间,市分别拿出专项资金支持统计工作,乡镇补助采取以奖代补分批次兑现,有力促进了统计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四)着力夯实基础,推进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跨入新台阶。    市局、乡镇为夯实统计基础,全部按照“八有八化”标准要求,即:有岗位、有人员、有证书、有经费、有场地、有设备、有台账、有网页,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报表标准化、统计资料档案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工作法制化、统计宣传经常化、统计服务优质化。通过省验收,全市已有26个乡镇为统计基础规范化示范单位,350家“四上”企业为达标单位,居全省10个直管县市第一名。并有5个乡镇将向省局申报统计基础建设优秀单位,力争在全省打造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品牌。
  (五)打造网络平台,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突破。一是建好各类统计数据库,推进部门间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共享;二是强化专业调查监测和统计分析,完善预研预测预判,加大对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勇于探索、实现突破;三是利用互联网+,建立局企、局乡网络交流平台,集成市局、乡镇和企业统计人员三位一体,线上线下双向交流,促进源头统计数据质量提升;四是利用互联网+,使用永城加密信息传输平台,以专送形式把经济形势预警、统计数据及分析报告等快速发送有关领导,2016年-2018年发送信息、分析、调研报告630余篇(条),其价值均得到高度认可与体现;五是强化联网直报平台数据审核,加强投资项目库核查、主要统计指标数据审核评估,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六)坚持精耕细作,打造统计数据精准可靠的统计精品。一方面,强化统计数据解读。深入解析,撰写精品,适时地发布高质量的《永城统计》《统计内参》《季度统计监测报告》等经济运行监测报告,第一时间送给市四大家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参阅,不断提升统计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另一方面,强化统计信息分析。围绕经济发展热点、焦点、难点,及时分析解读研判,2018年撰写政务信息186篇,统计分析129篇。再之,做好全市经济运行联席会议、重要经济会议和“两会”的统计服务工作。平时,精心做好统计指标收集、整理、审核,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和趋势性问题,提请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充分彰显统计服务常态化、立体化、多样化、优质化。
  (七) 深化改革创新,塑造基层统计战线的崭新形象。该市成立统计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全市专题会议,学习贯彻深化统计改革精神,认真实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改革、投资统计制度改革,开展投资项目自查,严抓项目入库管理。贯彻落实“三新”统计调查制度,积极扩大统计范围,不断拓展“三新”统计及其经济增加值核算内容,搞好规模以上服务业和“新经济”行业划分,及时更新维护名录库,2018年新入驻名录库 107家。并科学调整经济开发区统计调查机制,创新指导“两区”统计工作。同时,强化统计法制宣传,进一步增强统计法制意识,强调不准触犯“四条红线”:“先入库、再有数”,绝不自行修改名录库;坚持由企业独立报送真实的统计数据,绝不干预企业独立报送真实数据;坚持由企业自己上报联网直报数据,绝不代填代报企业数据;坚持由企业修改差错或补填不完整报表的原始数据,绝不自行修改企业任何数据。推进统计改革创新,进一步塑造了统计战线的崭新形象。
  (八)扎实搞好调查,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交上圆满答卷。市局严格实施国民经济核算、农业、工业、建筑、贸易、服务、投资、能源等领域30多项常规统计调查,精心指导部门、乡镇基层做好定期报表和各项常规统计调查。还多次与省局对接,密切配合开展统计工作检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中,该市更是精耕细作,亮点纷呈:一是资金落实到位,2018年市财政拨付专项普查经费60万元,普查员补助104.4万元,2019年市财政、乡镇分别预算60万元和82.7万元;二是组织落实到位,市、乡镇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共抽调、选聘普查工作人员1319人,其中普查指导员、普查员596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加强部门联动,密切协作,加压推进,督导把控,赶进度、抓落实、保质量、促登记;三是培训落实到位,共办培训班8期,培训1900余人次,市局派人分赴29个乡镇培训1600余人次;四是宣传发动到位,利用各种形式,市、乡镇、村及部门层层启动大宣传,宣传效果全覆盖;五是普查登记到位,市经普办七个督导组走进基层登记一线,现场指导、层层审核、逐级把关,从源头上把控普查数据质量。截至4月25日,已完成入户登记“非一套表”单位13186家,上报率97.97%。全市此项工作扎实有序进行,将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二、几点思考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有的地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统计资料不完整、统计力量不充足、统计业务不熟练、统计程序不规范、统计网络不健全、统计执法不到位等,直接影响到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这些问题,急需认真研究和解决。永城市统计局的做法值得参考与借鉴。现提出几点思考及建议。
  (一)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增强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统计事业正处在历史发展的新阶段。统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统计的任务和领域越来越广,统计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新发展理念和大局意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把统计精准服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学习培训,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统计人才队伍。针对统计政治性强、专业性强的特点,统计工作者必须具备相适应的综合素质。要强化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切实加强统计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能打胜仗的战斗队伍。全体统计人要达到“四个增强”:增强学习意识,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不断提升自己;增强价值意识,把统计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来做;增强敬业意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干好一行;增强创新意识,务实创新、创先争优,用工作体现价值,用实绩塑造形象。要不断凝练统计文化,打造统计精神,用统计文化塑造人,用统计精神凝聚人。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善基层统计办公条件。按照统计基础建设标准,要配齐计算机、打印机、档案柜等统计必要的设备,不断改善统计办公条件,支持统计人员安心岗位、履职尽责。
  (四)强化统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现代化水平。要充分发挥网络现代化设备的重要作用,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统计现代化服务水平。完善联网直报制度和流程,不断扩大直报率和信息化覆盖率,提升统计内外网建设水平。加强统计资料管理,做好目录分类和统计资料的开发利用,以便及时、全面地提供数据资料。
  (五)强化统计法制化建设,为统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统计普法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和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意识。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决不姑息迁就。逐步完善统计法律体系,将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做到有法可依。
  (六)强化统计各项业务,为统计数据质量提供可靠依据。要好学好用好基本单位名录库,把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的单位分到各乡镇,细化行业名录分类。建立本辖区、本行业统计管理体制,发挥统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参谋助手作用。建立例会制度,乡镇、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各自特点召开工作例会,定期收集数据。建好统计台帐,确保每一笔统计数据有出处,有可追溯真实来源,而不能杜撰乱造数据,从原始来源上确保数据质量。
  (七)聚焦“四上”企业,为培育经济增长点提供精准服务。要特别关心关注“四上”企业培育和投资项目备案等重点工作。乡镇、部门要按照县级统计机构的业务要求,加强“四上”企业培育和申报,并做好“四上”企业网报的催报工作。建立临界“四上”企业预备库,确保新建企业或成长型企业按要求入库。每月要检查辖区投资项目建设情况,及时发现遗漏,及时做好统计和备案。搞好分析研究,撰写高质量的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提供论证和预测服务。
  (八)切实加强领导,奋力谱写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新篇章。县级各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设置统计机构或在指定兼管统计业务的机构中配备综合统计人员(由中层副职以上干部担任),负责部门统计数据的收集、上报和提供,而不是由多个统计员来联系统计局业务。乡镇要在农业、工业、投资、贸易业、服务业、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等方面,理顺统计工作机制,明确乡镇统计工作站职能和工作范围,确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安排专职人员从事统计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统计工作体系,真正把本辖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如实反映出来,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宋一平 刘功勤)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