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永城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005882567/2021-00017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1-01-04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教师职称评审

关于印发《永城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04 浏览次数: 【字体:

永城市教育体育局

  关于印发《永城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中心校、局属各学校:

  为推动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助力我市教育质量的提升,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教师〔2019〕869号)要求,结合我市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素养实际,按照“围绕目标,完善设施,抓实培训,强化应用,提升质量”的思路,制定《永城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0年12月2日


  永城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和《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精神要求,结合我市中小学(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下同)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到2023年,构建起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测评推动,培养培训,项目示范,骨干引领,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即: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准确掌握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水平,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进行摸底,为后续工作精准施策奠定扎实基础。

  (三)吸纳教学一线骨干力量,组建市级专家团队,利用团队优势,研发、推广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示范课、优秀案例,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范例;支持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四)紧紧围绕整体推进这个中心,明确差异,集中力量,狠抓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校,加大培养培训力度,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师应用能力差距,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五)探索信息化教育教学新路径,适应未来教育发展。遴选部分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引领性培训,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主动适应“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新发展,探索基于新技术的教学新模式,推进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思路创新与方法创新,为面向未来的学校发展提供先行经验。

  二、主要措施

  采取以整校推进的混合式研修模式,通过示范项目,以点带面,完成全市中小学教师不少于5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其中线上研修20学时,线下实践应用30学时),并完成校本应用考核。

  (一)建立市级专家团队,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遴选教研、电教、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和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通过强化培训,重点培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市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家团队,指导全市各校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推进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创新融合的能力,发挥专家团队骨干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研究、指导、评价、培训等专业化服务,成为全市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核心团队。市级专家团队成员遴选有关要求如下:

  1.遴选范围

  全市各乡镇学校、局属学校、二级机构,从事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等相关工作,且有意参与和服务全市教育信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及推广工作的人员。推荐名额:每乡镇2名,局属学校每校1名。

  2.遴选条件

  按照“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总标准,各单位认真遴选并积极推荐符合要求、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人员。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公道正派、学风严谨。

  (2)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针政策有较好的理解,对其本人所属专业技术领域及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有较全面的了解。

  (3)从事信息技术应用研究3年以上。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某一个领域内具有一定的专长,应用智慧课堂等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意识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水平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能力强的学科骨干教师。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在探索教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方面兴趣浓厚,对智慧学校建设认识深刻,对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有独到见解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善于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具有较强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的培训机构、教科研、电教装备等部门人员。

  (4)推荐人员年龄一般要求在30-50周岁之间(身体健康、特别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3.工作职责

  通过遴选的市级培训团队成员,经公示无异议后,将颁发市级提升工程2.0培训团队证书。市级培训团队主要负责指导、培训和监查本辖区、本校以及全市提升工程2.0推进工作、抽检各校校本应用考核情况,梳理、提炼本地本校经验与优秀做法,凝练我市提升工程 2.0 项目的优势特色。

  4.报送时间

  各单位于2020年12月25日前将永城市提升工程2.0市级培训团队成员推荐表(见附件2)、永城市提升工程2.0市级培训团队成员推荐汇总表(见附件3)纸质版(一式二份)及电子版报送至师训科(liuzhen******707@126.com)。

  (二)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各级各类学校由校长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IO),组建由校长领衔、教务主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等构成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依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订与落实作为培训、指导与评估的主线,通过专题研修,指导管理团队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围绕“教学有效性”明确本校研修目标,聚焦“技术融合创新”确定本校信息化教学研修主题及教师培训计划;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跟踪指导,支持管理团队落实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强化信息化教学应用培训,引导管理团队立足真实课堂,制定改进措施,实现规划目标。

  (三)试点先行,分批跟进,建优建强试点学校。建立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跟进、注重实效的示范带动体系。2020年,市级遴选3个乡镇24所学校、4所市直中小学校作为能力提升工程2.0首批试点校。2021年上半年总结经验,下半年扩大试点范围,完成全市40%左右的培训任务和校本应用考核;2022年继续完成60%左右的培训任务和校本应用考核;2023年兜底总结,汇集成果,力争完成全员培训任务和考核任务。试点校要涵盖不同类型、不同技术环境、不同发展水平的城、乡(镇)、村学校,以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为目标,精心打造,生成经验,保证各级各类学校推进有示范引领,实施有经验借鉴。构建“学校有规划方案、教研组有研修计划、教师有学习任务”的整校推进机制,建立“应用驱动、成果导向、骨干引领、教师选学、组内互助、学校推动、整体提升”的混合研修新模式,形成教师应用能力、教研组应用效果、学校应用水平全面提升的新经验。

  (四)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混合式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编程教育等探究性活动,积极发掘本地中小学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各类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典型经验,形成示范案例,建设本地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资源与跨学科融合教学示范校,2022年市教体局将评选、表彰“永城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永城市教育信息化优秀工作者”、“永城市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教师”等,通过评选表彰,推出典型,并在全市范围推广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校荣誉纳入年底目标考核加分项目,个人荣誉在评优晋级、职称评聘、学科带头人评选时列为加分条件。加强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育,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通过实施专项培训、组织多校协同的跨学科教学研修活动等方式,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的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

  (五)实施校际帮扶,提升乡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各学校实际情况,组织城乡之间校际结对“牵手”合作,帮助乡村学校完成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计划。利用“同频互动课堂”、双师教学软件等,定向帮扶乡村教师,带动双方教师进行网络研修,集体备课、研课交流,组成教研共同体,形成教师间长期陪伴式学习交流。

  (六)发挥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利用我市已建成的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以“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为专题的校本研修,利用网络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平台分享、交流、推广校本研修成果,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征集和信息技术示范课评选活动,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建设信息素养培训资源库。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应用能力标准和本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水平,统筹指导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资源建设,将能力提升工程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成果相结合,通过示范课评选、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竞赛、优秀案例征集等活动,遴选补充培训课程资源,加快信息素养培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以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精准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为重点,创新建设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资源机制。面向社会汇聚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教育大资源,积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支持的实物情景和实训操作等培训资源,尤其是数字化教学相关资源,以及一线优秀教师参与研发的微课、慕课、直播课等视频培训课程资源。把开放教育资源创新应用与优质资源班班通项目结合起来,依托区域教育资源服务平台,通过资源使用率及用户评价等建立优质培训资源遴选机制,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八)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对教师的考核,以校本应用考核为形式,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认证为途径,以学分为衡量指标,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信息技术应用类比赛,树立“学以致用、以评促用、应用第一”的导向,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整校推进目标达成情况、信息化建设情况、校级管理团队履职等情况的学校综合评价体系。

  (九)构建过程性监测评价体系。建立应用成果导向的能力评估模型,通过测评系统,充分利用教师网络空间、教育教学案例、教学情境等开展测评。重点考察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程度、课堂应用效果、自主学习与专业发展等能力,使发展测评成为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构建过程性监测评价体系。

  四、实施步骤

  (一)学习文件。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采取措施,落实目标任务。

  (二)制定规划。教体局出台实施方案,各乡镇中心校、市直各学校结合实际制订年度培训计划,于2021年4月10日前报市能力提升工程2.0执行办公室备案。市教体局将该项培训纳入年度教育工作目标考核。

  (三)建立团队。市级培训团队:教研、电教、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中小学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各中小学校成立信息化管理团队,于2021年6月30日前上报执行办公室备案,2021年8月20日前完成本校《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遴选一批领航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参加市级培训。

  (四)开展研修。结合省教育厅培训工作,推送市级团队参加省级专题研修,根据省级培训进度开展市级培训团队培训工作。

  (五)优选平台。根据省教育厅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资源平台机构,由市教体局统一遴选。

  (六)线上培训。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参加培训教师根据本人学科实际在线选学相关内容,不少于20学时。

  (七)线下实践。市级培训团队指导学校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校本研修计划,组织学校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八)能力测评。根据《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指标》,推动开展以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为核心的过程性评价,收集来自各校教师教学、教研的常态数据,进行数据综合挖掘,切实提高精准诊断、及时干预和个性化服务教师能力提升的水平。

  (九)合格认定。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市教体局的相关文件开展合格认定,并对培训、测评合格的教师发放合格证书。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教体局成立由局领导牵头,教师教育、基础教育、人事、财务、电化、教研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能力提升工程的统筹规划与管理,监测评估全市各地组织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执行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体局师训科,执行办公室设在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全市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各中心校、局属学校负责本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管理。

  (二)明确各级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明确主体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市教体局制定全市“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指导、出台具体政策和激励措施,并结合实际,把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推进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培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激励措施,把“能力提升工程2.0”的组织管理、完成质量和效果列入对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列入对学校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各乡镇中心校、局属学校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能力提升培训学时记入“十四五”继续教育总学时(学分),学时完成情况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行“一票否决制”,作为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年度考核优秀的必备条件。

  (三)落实经费保障。要加大投入力度,将教育经费向能力提升工程2.0倾斜,通过安排专项经费保障本地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确保全员培训顺利开展,为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5%中安排专项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四)鼓励社会参与。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门合作,积极研发服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软硬件产品,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测评和应用推广,打造智能化、数字化、实时在线、同期同步的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建立自适应、菜单式、个性化的教师培训学习体验空间,推动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教育教学创新。

  (五)做好监管评估。市教育督导部门做好“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监管评估及督导工作。市校两级要出台整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的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将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的组织实施情况纳入教师教育工作绩效考核,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训情况和运用水平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

  附件:

  1.永城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永城市提升工程2.0市级培训团队成员推荐表

  3.永城市提升工程2.0市级培训团队成员汇总表

  4.年度培训任务安排表

  附件1

  永城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侯文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刘振亮(教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苏永彦(教体局党委委员、督导室主任)

  李  杰(教体局党委委员、远教中心主任)

  刘东海(教体局副主任科员、基教科科长)

  成  员:刘  政(教体局师训科科长)

  刘晓燕(教体局计财科科长)

  刘晓莉(教体局人事科副科长)

  陈  伟(教体局办公室副主任)

  于德新(教体局基础教研室主任)

  吕龙凤(教体局电教馆馆长)

  黄  毓(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执行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体局师训科,刘政兼办公室主任,执行办公室设在教师进修学校,黄毓兼执行办主任。

  附件2

  永城市提升工程2.0市级培训团队成员推荐表

  被推荐人签名:                                         年   月   日

  

 

  姓   名

  


 

 性别

  


 

 民族

  


 

 照  片

 (一寸彩色)

  

 

 出生年月

  


 

 学历

  


 

 所学专业

  


 

 政治面貌

  


 

 现任职务

  


 

  职称

  


 

 身份证

  


 

 研究专长

  


 

 教学专长

  


 

 工作单位

  


 

 单位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

  


 

  手  机

  


 

 个人简历

  

 

  (主要包括教育经历、工作经历、主要工作业绩、各种荣誉称号,不超过500字)(可另附页)

  

 

教育教学成果

  

 

  (近五年公开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和著作、研究课题、代表性教学成果等)(可另附页)

  

 

教师培训经验

  

 

  (近三年参与教师培训的经历,请注明项目和讲授课程)(可另附页)

  

 

  所在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

  

 

中心校、局属学校意见

  

 

  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

  

 

教体局组织专家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

  

 

  注:此表一式二份

  

 

  
 

  附件3

  永城市提升工程2.0市级培训团队成员推荐汇总表

  推荐单位(盖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文化程度

  

 

 技术职称

  

 

 行政职务

  

 

 所学专业

  

 

  联系电话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