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市政府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市、区)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永城市人民政府

部门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4114810015/zfbgs/20230305701700006839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3-05-17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政策文件

永城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3年工作要点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17 浏览次数: 【字体:

  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根据《商丘市乡村振兴局2023年工作要点》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镇返贫现象,推动乡村振兴。

  二、工作重点

  (一)持续抓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

  1.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定2023年防止返贫监测收入参考范围为7500元,同时考虑“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实现情况。坚持常态化监测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农户全员筛查与重点人群核查相结合,每月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进行监测,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衔接、规范和满意度,做到对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将返贫致贫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及帮扶责任人等作用,推行“明白纸”“暖心墙”“一码通”“致广大农户的一封信”等做法,大力宣传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开展精准帮扶,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对接,形成帮扶合力,提高精准帮扶效率。全面实施分类帮扶和精准施策,改进帮扶方式,提高帮扶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新识别的监测户,每户明确一名公职人员作为帮扶责任人,每月不少于一次入户走访帮扶。加强志智双扶,激发脱贫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志气心气底气。对家庭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至少落实一项开发式帮扶措施;对弱劳力半劳力,探索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严格执行风险消除标准和程序,做到应消尽消,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责任单位: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及街道)

  2.强化数据录入和分析应用。利用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和河南省防返贫监测帮扶平台,对各类信息应录尽录,提高数据质量和精准度。规范信息采集管理制度,落实“谁采集、谁录入、谁负责”和“市指导、乡落实、村组织”工作责任。定期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专题数据分析。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争取财政、发改、网信、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等部门支持,运用信息化手段,跟踪监测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帮扶政策落实、收入变化等情况,常态化开展数据质量核查和部门防贫预警信息筛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乡镇(街道)核查和解决。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着力培训一批业务精、作风强的信息员队伍。(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局、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住房保障局、市城乡建设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水利局、市应急局、市民政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残联等相关单位,各乡镇及街道)

  3.防范化解风险。紧盯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帮扶产业发展、稳岗就业、自然灾害、社会稳定、涉贫舆情等方面的风险,全方位梳理排查,逐项制定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及时防范化解潜在风险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信息共享机制、风险防控会商制度、风险快速应对机制,形成防风险保稳定的工作合力。(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市信访局、市公安局、市委网信办、市乡村振兴局等相关单位,各乡镇及街道)

  (二)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协调有关行业部门,定期召开调度会,促进有关行业部门及时调整优化、落实落细帮扶政策。

  1.教育保障方面。完善控辍保学部门协调机制,健全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精准识别和资助建档立卡脱贫户和监测户家庭学生,确保各项教育补贴资金及时落实,坚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

  2.医疗保障方面。健全因病返贫致贫风险人群的主动发现、动态监测、信息共享、精准帮扶机制。对脱贫享受政策户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全覆盖、签约率达到100%,家庭签约医生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服务。落实监测对象2023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每人350元一次性资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口慢性病卡应办尽办,实现动态清零。(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医保局)

  3.住房保障方面。加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等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日常监测,高质量按时完成100户“四类人群”危房改造任务。(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局、市住房保障局)

  4.饮水安全方面。加强对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饮水情况的动态监测,巩固维护现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果,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三)重点推进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

  1.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深入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继续支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做好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工作。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将发展庭院经济与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采取“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积极盘活闲置的庭院、房前屋后的空闲地等土地资源,大力发展蔬菜、水果、中药、花卉,探索发展以空闲土地入股、带产权入股等多种类型、多种经营模式的庭院经济,年底前全市每个涉农乡镇(街道)至少要打造1个高质量庭院经济示范村,每个示范村要发展10至20个示范户,以点带面推动庭院经济发展。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不低于60%,重点支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全产业链开发。用足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推进精准扶贫企业贷,探索农户“富民贷”。健全财政资金和帮扶资金支持的经营性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或合作组织)+基地+农户+金融”等模式,推动经营主体通过订单生产、托养托管、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吸纳就业、资产收益等方式,多渠道带动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增收。开展消费帮扶集中行动,加大产销对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持续实施特色种植、养殖奖补政策,调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积极性。(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委农办、市乡村振兴局、市畜牧发展服务中心、市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市财经金融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各乡镇及街道)

  2.稳就业稳务工稳增收。聚焦“一稳、两拓、两创、两提升”。“一稳”,即稳住务工就业规模,结合“就业援助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完成4700人脱贫人口就业任务和1500人的“人人持证”任务。“两拓”,即拓展就业空间、拓宽就业渠道,让脱贫人口就业的领域更广、渠道更多。“两创”,即创劳务品牌、创运营机制,探索建立“企业+就业帮扶车间”运营机制。“两提升”,即提升就业质量、提升就业帮扶政策效能,促进脱贫群众务工收入稳中有增。摸清脱贫劳动力务工意愿和需求,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做到能外出就业尽外出就业,对走不出去的弱劳力半劳力做好兜底安置。认真落实返乡创业优惠政策,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以创业带动就业。强化技能培训,对脱贫家庭青壮年劳动力,着力推进人人持证;对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2023年发放“雨露计划”补贴不少于400人次;对返乡回流脱贫人口,建立跟踪服务机制,提高再就业能力;对脱贫家庭务农人员,结合实际需求开展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乡村工匠培育机制,挖掘培养一批、传承发展一批、提升壮大一批乡村工匠,激发广大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创新创造活力。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保障作用,探索开发道路养护、垃圾污水处理、高标准粮田管护、护林、护河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特别是其中的弱劳力、半劳力等就业,2023年提供公益性岗位不低于3000个。建立公益岗位健全考核、上岗、督查等各项管理机制,确保发挥实效。摸清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省外务工人员底数,落实好省外务工人员交通补贴政策。(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乡村振兴局等相关单位,各乡镇及街道)

  (四)常态化救助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持续开展低保边缘人口和支出型困难人口排查。民政、教育体育、残联、医保、卫健等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及时发现农村低收入人口返贫致贫风险,开展精准帮扶。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帮扶、农村养老服务等保障措施。(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残联等相关单位,各乡镇及街道)

  (五)全力预防化解涉贫领域信访和舆情。

  1.畅通信访受理渠道,完善信访受理、办理、回访、通报、综合评价等制度,加强跟踪督办,推进问题解决。落实好“帮扶日”走访排查。强化省级交办信访事项回访核查工作,乡村振兴部门要会同相关行业部门及各乡镇(街道)第一时间进行核查,及时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责任单位:市信访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民政局、市水利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城乡建设局、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残联等相关单位,各乡镇及街道)

  2.做好涉贫舆情应对处置。加强涉贫舆情全天候全网监测,健全与宣传、网信等部门舆情信息共享、会商研判机制。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必要时主动发声,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防止造成网络舆情焦点,影响社会稳定。省级以上涉贫舆情交办件,事发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到场核实;要规范调查报告的撰写和相关佐证的提供,事发乡镇(街道)的调查报告要经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上报。舆情件数量和办理质量将作为年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适时举办涉贫信访舆情应对处置业务培训班,提高乡村振兴系统干部信访舆情应对处置工作能力。(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信访局、市乡村振兴局等相关单位,各乡镇及街道)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保障。会同市财政局,做好2023年度市级财政衔接资金分配下达工作,确保资金投入规模只增不减,资金分配合理合规;建立财政衔接资金使用指导目录和“正面清单+负面清单”,探索建立“以奖代补”“以效定补”激励机制,鼓励实行发展类的补贴,倡导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实行项目推进月报制,加强工作调度,加快项目推进,确保4月、6月、9月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支出进度分别不低于30%、50%、75%,年底各级衔接资金全部支出。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对原扶贫项目中占用耕地的产业类房屋,分类施策、妥善处置。(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乡村振兴局等相关单位,各乡镇及街道)

  (二)建好用好项目库。强化项目入库论证,肉牛奶牛、庭院经济、乡村康养旅游等产业项目,以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可按照程序申报入库。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需求,可谋划和适时调整项目。入库项目投资概算规模不减。做好2023—2025年衔接资金项目申报入库工作,形成项目建设良性循环。按照“两个一律”要求,严格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乡村振兴局等相关单位,各乡镇及街道)

  (三)严格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对过渡期形成的帮扶项目资产,要及时登记确权,明确管理责任,强化日常管护。强化确权到村的经营性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理,加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管理维护,确保持续发挥作用。将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评、衔接资金绩效评价及相关督查暗访调研内容。(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等相关单位,各乡镇及街道)

  (四)统筹用好帮扶力量。持续抓好驻村帮扶,因村派人、科学组队,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培训和管理,督促驻村干部落实“五天四夜”在村在岗工作要求。开展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百企兴百村”行动,鼓励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到脱贫村投资兴业、开展帮扶。(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民政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工商联等相关单位,各乡镇及街道)

  (五)建强干部队伍。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最新要求和最新政策为重点,对乡村振兴一线干部开展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分级分批培训。计划开展对有巩固脱贫成果任务的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乡村振兴系统干部的培训。拓展培训形式,加大案例式、体验式等现场教学力度。加强作风建设,深入调查研究,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抓落实”活动。(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乡村振兴局等相关单位,各乡镇及街道)

  (六)严抓督导考核。一是开展常态化督导调研。配合上级部门,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督导调研。同时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加大专项调研力度。二是科学设置考评指标,开展全市2023年巩固脱贫成果考评工作。三是认真抓好问题整改。对照2022年度国家、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督导暗访、省委巡视、审计等反馈问题,认真抓好问题整改,做到举一反三,全面整改。(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市乡村振兴局等相关单位,各乡镇及街道)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